十里荒烟接岸青,金焦疑对两浮萍。
连山北断江楼出,潮水东还海气腥。
机杼并愁鲛室尽,鼓鼙空向鹭门停。
归舟拟雪苍生泪,只恐君王不忍听。
京口
十里荒烟接岸青,金焦疑对两浮萍。
连山北断江楼出,潮水东还海气腥。
机杼并愁鲛室尽,鼓鼙空向鹭门停。
归舟拟雪苍生泪,只恐君王不忍听。
注释:
- 京口:指江苏省镇江市,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
- 十里荒烟接岸青:形容京口地区荒凉的景象,远处的烟雾连接着岸边的青草。
- 金焦疑对两浮萍:金焦山与焦山(金山)像是漂浮在水面的两个莲叶。
- 连山北断江楼出:连天群山被北风吹断,露出了江边的高楼。
- 潮水东还海气腥:潮水向东流去,带着海水的腥味。
- 机杼并愁鲛室尽:织机上织机的纱线和丝线被悲伤地抽完,鲛室指的是织女星下凡的地方,这里比喻了女子的辛勤和悲伤。
- 鼓鼙空向鹭门停:战鼓声在空中回荡,停在鹭门(位于镇江的古城门)上。
- 归舟拟雪苍生泪,只恐君王不忍听:准备乘船回家的人仿佛要下雪一般流泪,担心君王不忍心听这悲伤的故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京口地区的深切怀念和感慨。首句“十里荒烟接岸青”,开篇就营造出了一种凄凉而深远的氛围,荒烟与青草相接,让人联想到京口曾经的繁华与今日的落寞。接着,以“金焦疑对两浮萍”形容金焦山和焦山如浮萍般飘摇不定,表达了对家乡变迁的无奈和哀伤。
诗中多次使用自然景象来隐喻人的情感,如“连山北断江楼出,潮水东还海气腥”中的“断”和“腥”,既写出了地理环境的变迁,也暗喻了历史的无情和生命的无常。此外,“机杼并愁鲛室尽”中的“鲛室”象征织女的家园,而“机杼”则象征着纺织工艺,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传统手工艺逐渐消失的哀叹。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京口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怀旧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蕴含的深沉情感和历史哲思,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地方的记忆,更是对整个时代变迁的反思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