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呼高帝出城闉,三百年来此一身。
帐下投醪多战士,军前拔帜是孤臣。
裹尸不愧真男子,擐甲曾闻有妇人。
若使将军犹未死,彗芒那敢近中宸!
甲申闯贼陷宁武关 周总兵战死
大呼高帝出城闉,三百年来此一身。
帐下投醪多战士,军前拔帜是孤臣。
裹尸不愧真男子,擐甲曾闻有妇人。
若使将军犹未死,彗芒那敢近中宸!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率领军队攻占宁武关,明将周遇吉英勇奋战至死的壮丽场景。诗中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周总兵的英勇无畏和对国家的忠诚,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事件的感慨和敬仰之情。
诗歌开头“大呼高帝出城闉,三百年来此一身。”直接点明了周总兵的身份——他是一位忠诚捍卫明朝、誓死不屈的军人。这里的“高帝”指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而“三百年来此一身”则表达了周总兵历经沧桑,仍坚守岗位的决心。这一部分不仅突出了周总兵的个人英勇,也体现了他对国家深沉的爱。
“帐下投醪多战士”,描绘了战场的残酷与紧张。战士们在战火中饮酒庆祝,但这种喜悦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忧虑和不舍。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军前拔帜是孤臣”,这句话揭示了周总兵的英雄本色。当敌军动摇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守,而不是放弃。这一行为充分展示了他的忠诚和牺牲精神。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英雄辈出的复杂局面。
“裹尸不愧真男子,擐甲曾闻有妇人。”这句诗既赞美了周总兵的英勇无畏,又强调了他的责任感和担当。他不仅仅是一位战士,更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同时,他也不忘提醒我们,战争中也有妇女和孩子。这两句诗共同构成了诗歌的高潮,展现了周总兵的伟大形象及其深刻的爱国情怀。
这首诗通过对周总兵的描绘以及对其行为的赞扬和批评,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它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真实再现,更是对人性、勇气和责任的深刻探讨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