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泖平如镜,九峰澹于螺。
游目颇清旷,赏音在涧阿。
数家成村落,意到皆行窝。
烟中客双屐,雨后渔一蓑。
天风送梵响,林杪闻樵歌。
俯视鸥鹭群,拍拍浮沧波。
平远自蕴藉,奚必穷嵯峨。
知仁山水乐,会心岂在多。

【题解】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熊谦山为江南名胜画卷所作十二首中的第七首,描写三泖(即泖河)风光和村落景色。

【注释】

九峰:指江浙一带的名山。三泖(mǎo):在今江苏太仓市北郊。

澹(dàn):淡泊。螺:水波。

涧阿:山涧边。

数家:几户人家。意到皆行窝:随意造访。行窝,即游人居住的草棚。

双屐(jī):两脚穿着木屐。屐,古代的一种木制便鞋。

渔蓑(suō):渔船上的蓑衣。蓑,用棕或毛织成的披风。

梵响:佛教经呗声。

樵歌:打柴时唱的歌,樵夫伐木的声音。

俯视:从高处往下看。鸥鹭(ōulèi):水鸟。

平远:地势平坦的地方。蕴藉:含蓄蕴藉,有文采。

奚(xī)必:何必。

知仁:知道、懂得。

山水乐:欣赏大自然的美。

会心:领会心意。

【赏析】

这首诗是一幅江南山水风景图。诗人登高临下,放眼四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湖面如镜般的三泖,接着看到的是远处的九峰。这九峰与湖面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诗人在赞美三泖湖面之静谧美丽的时候,也不忘描绘出三泖周围的村落。那些散布在湖边的几间茅屋,显得多么恬静自在!诗人似乎在说,这些村落就像他的朋友一样,随遇而安,不追求名利,只是随意造访。

诗人继续向下俯瞰,看到了湖中渔民的生活情景。他们头戴斗笠,身披蓑衣,驾着渔船在水面上来回穿梭,劳作的身影构成了一幅幅动人心弦的画面。

诗人又抬头望去,看到天空中的佛寺传来阵阵梵声,山间的樵夫们唱起了劳动歌声。这些声音似乎在为诗人的心中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

诗人站在高处俯视整个湖面,发现那一群群自由翱翔的鸥鹭,仿佛是在湖水中翩翩起舞。诗人不禁发出一声赞叹:“俯视鸥鹭群,拍拍浮沧波。”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开阔,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