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百尺桐,轮囷盈十围。
斲为绿绮琴,縆以白玉徽。
水流何洋洋,山高亦巍巍。
钟期顾我笑,一弹情以移。
柰何舍我去,破弦不复挥。
不惜弦断绝,所悲知音希。
郢人泣匠石,蒙庄感惠施。
形存质巳逝,千古同歔欷。

【注释】

拟古七首:乐府《杂曲歌辞》的一组诗篇,是汉末文人模拟古代乐曲的作品。

百尺桐:梧桐树。

轮囷(qūnxū):树木挺立的样子。形容树木高大。盈十围:直径约一丈有余。

斫(zhuó):砍。

绿绮琴:名琴。传说周代司马相如为文君作琴,用桐木制,有五色丝弦,因名为“绿绮”。

縆(yì):用青白色细丝装饰。

洋洋:水波流激的样子。

巍巍:高大耸立的样子。钟期:古代琴师。晋人王戌善弹琴,钟会向他学习弹琴,钟期听后说:“你弹奏的很好,但是太哀伤。”

顾我笑:看着我笑。

一弹情以移:一弹琴,就把我的感情移走了。

柰何舍我去:为什么要离开我呢?

破弦不复挥:断了的琴弦再也不弹了。

不惜:不吝惜。比喻不在乎或不计较。

所悲知音希:我所悲哀的是知音很少。

郢人泣匠石:楚国郢都人悲伤匠石雕刻的玉人。郢人,楚国都城。匠石,指善于刻玉的人。

蒙庄:庄子。

感惠施:感动惠施。惠施,战国哲学家,姓姬,名惠子。

形存质已逝:形体还在,但精神已经消逝了。

千古同歔欷:千年后的人们同样叹息不已。歔欷(xūxī),抽泣的声音。

【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桐木与绿绮琴,后四句写琴声与知音,表现了作者对音乐、友情和人生哲理的深沉感叹。诗人借琴抒怀,抒发了他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同时寄寓了自身遭遇的不幸和悲愤。

第一二句“龙门百尺桐, 轮囷盈十围”,言及桐木之高。“龙门”指华山下的黄河上一段,此处借代华山。“百尺桐”即高大挺拔的桐树。“轮囷”形容树身挺直,枝叶茂密。“盈十围”指树干直径达一丈有余。“轮囷”和“盈十围”这两个形容词语,把桐树描绘得既形象又壮美,令人赏心悦目。

第三句“斲为绿绮琴, 縆以白玉徽”,写琴之制作。“斲”、“縆”都是削的意思。“绿绮琴”即名琴,相传为周文王所得,后被秦伯阳所得。“縆”是穿在琴上的弦。“白玉徽”指琴上的弦纽。这两句通过具体描绘,将琴的形象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第四句“水流何洋洋,山高亦巍巍”,写流水高山的景象。“洋洋”指水势浩大的样子,“巍巍”指山峰高大的样子。这两句通过对流水和高山景象的具体描写,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激动和豪放之情。

第五句“钟期顾我笑, 一弹情以移”,写钟子期欣赏琴艺的情景。钟子期是春秋时期晋国著名的乐师,他精通音乐,曾向孔子请教过音乐之道。“顾我笑”是说他看着作者弹琴而发笑。“一弹情以移”是说作者弹了一曲之后,心情也随之改变。这两句通过描绘琴声之美,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愉悦之情和对知音的渴望。

第六句“柰何舍我去, 破弦不复挥”,写知音离去后的遗憾之情。“柰何”是无可奈何的意思。“舍我”是离开的意思。“破弦不复挥”是说琴弦断了不再弹奏。这两句通过描述知音离去后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失落与无奈之情。

最后两句“不惜弦断绝,所悲知音希”,是作者总结全文的话。“所悲”指可悲、可叹的意思。“知音希”是说知音稀少,难以再遇。这两句通过强调弦断不再弹的遗憾,表达了作者对知音难得、不可多得的认识和感慨。

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优美,情感深沉。通过对桐树、绿绮琴、流水高山以及钟子期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音乐、友情和人生哲理的感悟和思考。同时,也寄寓了作者自身遭遇的不幸和悲愤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