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词人此地埋,南杨铭志刻山厓。
须城学士登科蚤,世上人偏信遁斋。
【注】
玉树:指汉武帝时李陵的侍从苏武,后因以“玉树”喻有才德者。
须城:即须弥山,梵语译作须弥。
遁斋:道家称修炼神仙之道为“道”,故谓“遁斋”。
【赏析】
这首诗是咏物诗。诗人在描写了玉树、南杨、须城学士等形象之后,又写了世上人偏信遁斋的事,意在说明只有真正具有才华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和重用。
首句“玉树词人此地埋”,是说玉树上的词人(指李陵)已埋没于此地(指须弥山)。这一句既点出了“玉树”之词人,又暗示了作者自己的境遇。
第二句“南杨铭志刻山崖”,是说南杨(指南朝宋)的名士们,他们的志向都刻在山崖上,而他们的名字却已经埋没于地下。这一句是与首句相照应的,也是暗喻自己怀有经世济民之志,但命运多舛,不得施展。
第三句“须城学士登科早”,是说须城的学士们在科举考试中很早就取得了成就。这一句是与前两句相呼应的,是说自己虽然也有才学,但因为生不逢时,所以未能得遇明主。
末句“世上人偏信遁斋”,是说世上的人都信奉遁入深山修道炼丹的道家思想,认为这是求仙长生的唯一途径。这一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通过描写玉树词人、南杨学士、须城学士和遁斋道士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只有真正具有才华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和重用;而那些只懂得遁入深山修道炼丹的人,则只会被世人所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