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吏十六年,主讲十六年,壮志消磨,借一角溪山娱老;
种竹数百本,植松数百本,岁寒苍翠,与满城桃李同春。
白下寓庐
作吏十六年(一作“宦游十六年”),主讲十六年(一作“宦游十六载”,主讲指教书),壮志消磨(一作“壮心未已”),借一角溪山娱老(一作“寄傲半生”。娱:娱乐、消遣。娱老:以隐居为乐趣)。
种竹数百本(一作“松柏数百本”),植松数百本(一作“种柏数百本”,植松同植柏),岁寒苍翠(一作“岁寒松柏苍翠”,岁寒:一年四季严寒的冬天。苍翠:苍青色,指郁葱苍茂),与满城桃李(一作“满城桃李春风”)同春。
赏析:
此诗是作者晚年归田后在寓所所作的一首七绝,表达了作者退隐后的闲适心情和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全诗通过对竹、松等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示了作者高洁的品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