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蜡屐重来,感今话昔,讲艺论心,霎时托想千秋,期对此湖山不愧;
二三子抟沙再聚,循吏清曹,闲官冷宦,他人各成一传,幸铭诸金石无渝。
解析:
-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十四年蜡屐重来: 指的是诗人在西湖的寓所中,经过十四年的等待和期盼,终于再次踏足这个地方。这里的“蜡屐”是一种特殊的鞋底材料,用蜡制成的,行走时发出声音,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西湖的深厚情感。
- 感今话昔,讲艺论心: 诗人感慨于时光流转,回忆过去,讨论学术,探讨心灵。这里的“感今话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 霎时托想千秋: 诗人瞬间寄托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够为西湖山做出长久的贡献。这里的“霎时”表示瞬间的意思,而“千秋”则表示长远的时间。
- 期对此湖山不愧: 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对西湖山不负使命,不辜负自己的期望。这里的“不愧”表示无愧、不负。
- 关键词注释与赏析:
- 「十四年蜡屐重来」: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长时间未能回到西湖的遗憾,以及他对于重游的渴望。”蜡屐”是一种古代的旅行鞋,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对这个地方的思念和渴望。
- 「二三子抟沙再聚」: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与朋友们重逢的喜悦。”二三子”指的是诗人的朋友们,而”抟沙再聚”则意味着他们像孩子们一样快乐地聚集在一起玩耍。
- 「循吏清曹,闲官冷宦」: 这句诗批评了一些官员的不作为和懒散态度。”循吏”和”清曹”分别指有德行和清正廉洁的官员,而”闲官冷宦”则形容一些官员无所事事,不负责任。
- 「他人各成一传,幸铭诸金石无渝」: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其他官员的期望。”他人”指的是其他官员,而”各成一传”则意味着他们在历史上会有不同的评价和记载。诗人希望其他人也能像自己一样,为西湖山做出贡献。最后,诗人希望这些记录能够被刻在金石上,永远不会消失。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西湖的居住经历,表达了他对这个地方深深的情感。通过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诗人展现了自己对西湖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他也批评了一些官员的不作为,呼吁其他人为西湖山做出贡献。整首诗既有个人的情感色彩,也有对社会责任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