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沿溪,青莎贴水。
斜阳黯黯遥山翠。
一声欸乃送轻舟,行人渐入芦花里。
打稻场连,剥棉天霁。
桑麻而外无闲地。
村居风景旧关心,勾将一片乡思起。

【解析】

此词写于作者由余杭赴临安(今杭州)途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农村景色。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语言质朴,意境清新,情感真挚,是一首反映农民生活的佳作。

首句“苦竹沿溪,青莎贴水”,以简练的语言描写出了江南农村特有的自然景观。“苦”字突出了竹子的苦涩,也暗示出诗人内心的艰辛和不易;而“青”字则写出了绿草的颜色,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苦竹”“青莎”两个词语既点明了地点,又渲染了气氛。

第二句“斜阳黯黯遥山翠”,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暮色苍茫之景。“黯黯”二字形象地描绘了夕阳余晖,营造出一种朦胧、静谧的意境。“遥山翠”则写出了远处群山的色彩,给人一种宁静、淡雅的感觉。

第三句“一声欸乃送轻舟,行人渐入芦花里”,描绘了轻舟缓缓前行的景象,并点明了行旅之人正在进入芦花丛中。“欸乃”一词原指船工唱的歌,这里借用来表现轻舟行驶的声音。“行人渐入芦花里”一句,不仅写出了行旅之人进入芦苇深处的动态,还表现出了他们归家的心情。

下片写农事,“打稻场连,剥棉天霁”,描绘了田间劳作的繁忙景象。“打稻场”“剥棉天霁”两句,分别描绘出丰收的喜悦和农忙的忙碌场景。“连”“霁”两个词语都传达出了农事活动的热闹与繁忙。

尾韵“桑麻而外无闲地”,则表达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场景。“桑麻”指的是桑树和麻树,它们在古代都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象征着农民对土地的依赖与依恋。而“无闲地”则强调了农民们的勤劳与专注。

最后一句“村居风景旧关心,勾将一片乡思起”,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村居风景”指的是故乡的风景,“勾将一片乡思起”则表明了诗人内心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整首词语言质朴,意境清新,情感真挚,是一首反映农民生活的佳作。

【答案】

踏莎行

苦竹沿溪,青莎贴水。

斜阳黯黯遥山翠。

一声欸乃送轻舟,行人渐入芦花里。

打稻场连,剥棉天霁。

桑麻而外无闲地。

村居风景旧关心,勾将一片乡思起。译文:

那苦竹沿着溪边生长,青色的草贴在水流上。

夕阳渐渐暗淡,远处群山呈现出一片翠绿。

一声渔歌划过水面,轻舟慢慢驶进芦苇丛。

打谷场上连着,剥棉花的天色已经晴朗。

桑田和麻田之外没有闲置的地方。

故乡的风光一直牵动着我的思绪,勾起我一阵阵的乡情。注释:

①道中:旅途之中。②苦竹:指苦竹丛,一种生长在浙江一带的竹类。③青莎:青苔。④一抹:一弯,形容太阳的余晖。⑤欸乃:船夫摇橹唱歌的声音。⑥芦花:芦花飘落时的样子。⑦打稻场:收割完稻田后留下的场地,用于晒稻谷或脱粒。⑧剥棉:指采摘棉花,天刚亮的时候就开始采摘。⑨勾将:牵引、引起的意思。⑩片:一片。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农民生活的词作,词人通过描绘美丽的乡村风光,表达了自己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怀念之情。全词语言质朴,意境清新,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