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画竹绝苍莽,下笔便有千秋想。
频年泥爪半九州,雨叶风枝遍辽壤。
世人纷纷多耳食,玩好未必皆真赏。
从来巧为拙者奴,安能敝帚千金享。
此册幸共一经贻,池上凤毛归世掌。
平看阶玉映森森,墨浪毫光增炯晃。
君今新辟活秀园,水石安排最萧爽。
种竹应添一万竿,着手自成春盎盎。
兴来笔意纷淋漓,老去风情更骀荡。
却忆生平得意书,初本兰亭世无两。
此画此园俱千古,愿竹青苍高百丈。

诗句释义 - 题羽可舍人竹册:此句表明这是一篇关于书画的诗,“题羽”可能指作者的名字,“舍人”可能是对某位画家或书法家的称呼,而“竹册”则暗示了书画的内容。

  • 诗人画竹绝苍莽,下笔便有千秋想:这句表达了诗人创作竹子画作时的豪情壮志,他的作品将具有长久的影响。”绝苍莽”形容画竹子时气势磅礴,“下笔便有千秋想”则意味着作品立意深远,有超越时间的艺术价值。
  • 频年泥爪半九州,雨叶风枝遍辽壤: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场景。”泥爪”形象地表达了画家常年在画室里挥动画笔的痕迹。”雨叶风枝遍辽壤”则描绘了画作中的自然景象,仿佛能听到雨声和风声。
  • 世人纷纷多耳食,玩好未必皆真赏:这句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对于艺术品的盲目追求和盲目追捧的现象。”耳食”比喻人们只通过别人的传言来了解事物,”玩好未必皆真赏”则指出了真正懂得欣赏艺术的人是少数。
  • 从来巧为拙者奴,安能敝帚千金享:这句话批评了那些以巧妙的方式取悦他人却不懂得真正的艺术价值的人,”敝帚”比喻自己的作品虽然简陋但有价值,”千金”则是对价值的夸张比喻。
  • 此册幸共一经贻,池上凤毛归世掌:这里的”经”可能指的是某种书籍或者是画册等。”池上凤毛归世掌”意味着这些珍贵的书画作品最终会被传承下去,被后世所珍视。
  • 平看阶玉映森森,墨浪毫光增炯晃:这句描述了书画作品的精美,如同玉石般细腻,墨色在水中波光粼粼,闪烁着光芒。
  • 君今新辟活秀园,水石安排最萧爽:这句赞美了园中的美景,”活秀园”可能是指一个富有生机和雅致的园林,”水石安排最萧爽”则形容了园林中水的流动与石头的搭配,给人带来凉爽的感觉。
  • 种竹应添一万竿,着手自成春盎盎:这句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希望在这片土地上种植更多的竹子,并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 兴来笔意纷淋漓,老去风情更骀荡:这句描绘了在不同年龄段时的创作状态,年轻时激情澎湃,随着年龄的增长,风格更加豪放不羁。
  • 却忆生平得意书,初本兰亭世无两:这句话回忆了人生中最得意的作品——兰亭集序,它被誉为书法史上的瑰宝,无人能出其右。
  • 此画此园俱千古,愿竹青苍高百丈:最后一句祝愿这幅画和这个园林能够流传千古,同时也寄托了对竹子未来的美好愿景,希望它长得更高、更绿。

译文
题羽可舍人的竹画,我一画竹子就想到它有千秋之想。
多年来我画了无数竹子,一半都留在了九州之地。
如今社会上许多人都是盲目跟风,他们只是玩乐而已,并不真正懂得欣赏美。
自古以来,真正懂得绘画的人总是被人轻视,他们的作品不会被随意摆放。
这本竹画册值得我们共同珍藏,它是我们文化的瑰宝。
池塘上的竹叶翠绿欲滴,水面波光粼粼,墨色在水中跳跃。
你新建的活秀园,山水相映,景色非常清爽。
在园中种植一万根竹子吧,每一根都有新的开始。
当我想要创作的时候,我会拿起笔,笔触流畅自如。
当我老去,我的风采依然如故,更加洒脱不羁。
每当我回忆起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兰亭集序的时候,我都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这幅画和这个园林都将会名垂千古,愿你的竹子长成高高的百丈之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竹画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自己对竹子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整首诗充满了激情和豪迈的气息,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艺术的热爱。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提醒人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才华,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