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声比户又新年,真觉桃源别有天。
小住始知岩壑好,相逢难得主人贤。
衣冠儒雅风犹古,泉石幽深树亦仙。
游子浮踪时序感,万山不隔白云边。
【注释】山中新岁:作者自注“余与子美同官,是年春暮始到官。”
桃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地名。
岩壑:深山幽谷。
衣冠儒雅风犹古:形容地方的风俗淳朴,有古代遗风。
泉石:指泉水和岩石。
游子浮踪:诗人自指。
万山不隔白云边:意思是说,虽然身在万山之中,但仿佛隔不住那飘渺的白云。
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诗,写于公元753年(唐上元二年)初春。当时,作者刚被贬为岳州司马,心情十分郁闷。这首诗是他离开成都时写的,抒发了他在官场失意后的感慨和对家乡、故友的思念之情。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流畅,意境清新,耐人寻味。
首句“春声比户又新年”,开门见山,点出“新年”二字。这里所说的“新年”,既是指农历正月初一,也是暗指诗人被贬官后的处境。因为新年的到来,使作者感到惊喜,同时也使他想起故乡的美景和美好的生活,从而产生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故土的怀念。
第二句“真觉桃源别有天”,承接上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向往之情。这里所说的“桃源”,指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仙境。作者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第三句“小住始知岩壑好”,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隐居生活中的感受和体验。在这里,“岩壑”指的是深山幽谷,而“小住”则是指暂时停留的意思。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的表达,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淡泊之情。
第四句“相逢难得主人贤”,则转入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作者通过这一诗句,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第五句“衣冠儒雅风犹古”,则再次强调了地方的风俗淳朴之美。这里所说的“衣冠儒雅”,指的是当地的官员们穿着儒者的服饰,举止文雅。而“风犹古”则表示这种风俗至今仍然保留着古色古香的特点。
第六句“泉石幽深树亦仙”,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个地方的环境之美。这里的“泉石”指的是泉水和石头,而“幽深”则表示这些景色非常深邃幽静。同时,“树亦仙”则表示这些树木也具有仙人般的气质。
最后一句“游子浮踪时序感,万山不隔白云边”,则以游子的口吻结束了全诗。这里的“浮踪”指的是漂泊不定的踪迹,而“时序感”则表示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的感慨。同时,“万山不隔白云边”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和对故乡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变化,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