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曾现宰官身,更着儒冠几度春。
书读已迟还待补,名浮其实要相宾。
漫将文字酬知己,自领生徒学古人。
廊庙山林同此志,早从薄宦见吾真。
【注释】:
- 宰官身:指当了地方长官(县令)的身份。
- 更着儒冠:又担任了文职官员的官职。
- 书读已迟还待补:读书晚,但仍需补救。
- 名浮其实要相宾:名誉虚浮,实际却需以宾客的身份自居。
- 自领生徒学古人:自己管理学生,学习古代先贤的思想。
- 廊庙山林同此志:在朝廷与山林中都有相同的理想。
- 薄宦:微薄的官职。
- 见吾真:显现出真实的自我。
【赏析】:《散馆后请假南归,途中述怀四首》是清代诗人顾炎武的诗作。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失望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深深关切。
首联“昔年曾现宰官身,更着儒冠几度春。”回忆了自己曾经担任过的地方长官身份,又再次戴上文官的帽子,度过了许多春天。这句话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身份,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过去仕途生活的回忆和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颔联“书读已迟还待补,名浮其实要相宾。”表达了作者对于读书的态度。他认为读书晚了需要补救,但是自己的名誉虚浮,需要以宾客的身份自居。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个人名誉和地位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知识和道德的追求。
颈联“漫将文字酬知己,自领生徒学古人。”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教育的重视。他认为应该用文字来回报知己朋友,自己也管理学生,学习古代先贤的思想。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于知识和教育的价值的认识,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追求。
尾联“廊庙山林同此志,早从薄宦见吾真。”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他认为无论是在朝廷还是在山林中,都应该有相同的志向,而自己很早就开始关注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需求。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是他的真实写照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过去的仕途生活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和期待,展现了他对知识和道德的追求,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个人名誉和地位的担忧以及对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视。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