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薄宦近如何,每值西风怅望多。
闻道官厨犹苜蓿,所欣边士亦弦歌。
成文应勒飞狐岭,觅句常临拒马河。
偶过燕秦来去路,知将剑术笑荆轲。

三年薄宦近如何,每值西风怅望多。

闻道官厨犹苜蓿,所欣边士亦弦歌。

成文应勒飞狐岭,觅句常临拒马河。

偶过燕秦来去路,知将剑术笑荆轲。

注释:

  1. 三年薄宦近如何,每值西风怅望多:这三年的官职很微薄,我常常在西风吹过时感到悲伤和失落。
  2. 闻道官厨犹苜蓿,所欣边士亦弦歌:听说官府的厨房里还有苜蓿菜肴,而边疆的士兵们也唱着歌声。
  3. 成文应勒飞狐岭,觅句常临拒马河:我的诗作应该刻在飞狐岭上,而我的诗句则可以经常在拒马河边找到。
  4. 偶过燕秦来去路,知将剑术笑荆轲:偶尔走过燕赵秦代的道路,我了解到那些剑客们高超的剑术能够嘲笑荆轲。
    赏析:
    这首诗是李润圃夫子写给广昌的诗,表达了他对于自己仕途的感慨以及对边士生活的欣赏。
    首两句“三年薄宦近如何,每值西风怅望多。”诗人用“三年薄宦”来形容自己官场的生活,而“每值西风怅望多”则反映了他在这种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助。
    诗人转向对边土生活的描绘,“闻道官厨犹苜蓿,所欣边士亦弦歌。”这里,诗人听到了官家的厨房里仍然保留着苜蓿菜肴的声音,而那些边疆士兵的歌唱则让人感到愉悦。
    诗人又回到了自己的创作中,“成文应勒飞狐岭,觅句常临拒马河。”诗人的诗歌应当刻在飞狐岭上,而他的创作灵感则可以在拒马河畔得到激发。
    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偶过燕秦来去路,知将剑术笑荆轲。”诗人偶尔走过燕赵秦代的道路,他了解到那些剑客们高超的剑术能够嘲笑荆轲。
    整首诗以李润圃夫子的视角,描绘了他官场生活的感受以及对边土地区的热爱和欣赏。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才华和自信,以及他对权力斗争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