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来自众香国;佳句朗如群玉山。
注释:我与张襄的交情,源自于前世的因缘;他的佳句,就像明亮的群玉山一样。
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通过“前身”和“群玉”,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和美好祝愿。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赠别诗作。
前身来自众香国;佳句朗如群玉山。
注释:我与张襄的交情,源自于前世的因缘;他的佳句,就像明亮的群玉山一样。
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通过“前身”和“群玉”,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和美好祝愿。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赠别诗作。
【译文】 志向不同,泰伯让位给仲雍; 功劳相等,开创了繁荣的江南。 【注释】 泰伯墓:泰伯墓,指吴太伯墓,在今苏州市西北虎丘山南麓。 三让:指太伯、仲雍兄弟二人将君位让给弟弟季历的故事。 功同开辟:指太伯、仲雍兄弟为吴国的建立作出了开拓之功。 一抔(póu):指坟墓。 万古:永远。 【赏析】 此诗赞颂了泰伯和仲雍兄弟二人对国家、民族的贡献。 首句“志异征诛”
诗句释义与赏析 龙神庙联 - 九土足农田: 表示全国的田地充足,足以支持农业生产。"九土"是对国土的一种泛称,强调了整个国家的农业基础。 - 但期膏不下屯: 期盼雨水能够均匀地降临,而不是集中在某处导致积水形成“屯”,即湖泊或洼地。这反映了对水资源合理分布的期待。 - 霖雨遍敷天下望: 期望持续的春雨能覆盖到每一个角落,使大地充满生机。"霖雨"通常指长时间的细雨,这里强调的是春雨的重要性。
【解析】 此诗是写关帝庙的联。第一句“威镇”是说关帝庙威严庄重,能镇慑四方,所以“雄州”,即雄壮之州;第二句“野树尚含荆浦绿”是说关帝庙附近还有荆门的山色,故用荆门代指荆门山;第三句“神游”是说关帝庙内供奉着关公,关公在民间有很高的威望,所以“神游”即“精神游”。第四句“蜀山红”即蜀山的晚霞。 【答案】 译文:威武庄重、庄严神圣的关帝庙镇守着雄壮的荆州,荆门山的苍松翠柏仍然保留着春天的色彩
沧浪亭联 【注释】: 四万青钱:指大量的金钱。 明月清风:喻为清高纯洁,超尘脱俗的品格。 今有价:现在有价值。 一双白璧:比喻名贵、无价之宝。 诗人名将:指杰出的文人将领。 古无俦:古代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赏析: 这是一副对联,上下两句相对,意境深远。上联“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境界的人生态度。下联“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则赞颂了那些才情卓绝、气宇轩昂的人物
诗句 1. 志节慕睢阳,忧国读书,尚记金龙山在: - 志节慕睢阳:这里的“睢阳”指的是历史上的著名忠臣——张巡和许远。他们被后人以“睢阳五难”来赞誉其忠诚不屈的精神。 - 忧国读书:表明了诗人因关心国家而勤奋学习。 - 尚记金龙山在:“金龙山”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或象征,具体含义需要结合诗歌的其他部分理解。 2. 英灵同伍相,飞刍挽粟,正须白马潮来: - 英灵同伍相:伍相是春秋时期楚国的贤臣
婺源考棚联 渍种必苗,爇兰必香,千家茆屋书声,定有几枝大手笔; 登高自下,陟遐自迩,万里蓬山云路,先从一邑小文场。 注释: - 渍种必苗(jìzǒng bìmáo):比喻种子播下去就一定会发芽生长。 - 爇兰必香(ruò lán bìxiāng):点燃兰花就会散发出香味。比喻人才一旦得到培养,就能发挥其才能。 - 千家茆屋书声(qiān jiā mǎwū shūshēng)
以下是对《白苏二公祠联》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应的诗句和译文。 1. 诗句解读: - “中有仙龛虚一室”:此句描述了一个隐秘而幽静的空间,其中充满了仙家的气息和宁静的环境。 - “更邀明月作三人”:这里通过邀请明月成为共饮之人,表达了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意境。 2. 译文及赏析: - 译文:在这隐秘的空间里,仿佛有一个仙人的居所,空旷而寂静。邀请月亮加入我们,让它成为我们的朋友
【解析】 这是一首悼念朋友的挽诗。潘奕隽,字文恭,明末清初诗人、书法家,有诗集《小石山房文集》传世。此诗作于顺治十六年(1659)春,时潘奕隽已去世两年。全诗为四言句式,对潘奕隽生前事迹作了追忆,并对其品德才学给予高度评价。“九十年华”指潘奕隽之寿;“尽卫武一生之事”谓其一生行事,与卫青、霍去病等相类;“曰寿曰富”指其长寿富贵;“曰康宁”“曰攸好”谓其安康幸福;“考终曰命”,意谓其寿命终结
【注释】龙虎:指龙和虎。忌争行:不要争斗。廿四番花信吹馀:《春秋运斗枢》:岁星(即木星)二十八宿,凡十二辰之位,各有其花信,谓之“十二花神”,每六十年一周而复始。这里指岁星运行到二十八宿中的“角”宿,此时正值二月,故称“二月花信”。致雨兴云:指能引起雨水和风的天气现象。勿张旗鼓:不要张扬旗帜、号令等。豚鱼占利涉:指占卜吉凶。《易》中以“豚鱼”为占辞,表示吉利之事。《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泰伯墓联 - 至德无称,三让两家天下; - 高山可仰,一抔万古江南。 注释: 1. "至德":指道德高尚的人或行为,这里特指泰伯(周太王的儿子)。 2. "无称":没有称号,没有名号。 3. "三让":指泰伯为了让弟弟姬仲继承王位,三次谦让给姬虞。 4. "两家":指周室和殷室。 5. "天下":指整个天下。 6. "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品质。 7. "可仰":值得仰望。 8. "一抔"
【解析】 此诗首联写登塔所见。“缥缈”二字写出了文塔的高耸入云,与天相接。“风烟万里开”,是说登上文塔,放眼望去,只见茫茫风烟弥漫,仿佛有万里之广远。这两句为全篇定下了雄浑豪迈的基调。颔联写文塔的气势。“终南紫气来三辅”,意思是文塔高耸入云,象征着帝王的权威和至圣的地位。“极北浮云净九垓”,意思是文塔在北方,其下还有层层云彩,直到北极星所在的九垓星宿之地。颈联进一步描写文塔的雄伟
【注释】 江左:指长江下游地区。夷吾:晋文公重耳,字夷吾。司马相如:西汉著名辞赋家,汉武帝时官位为“郎”,后封为“孝文园令”。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后来司马相如因受牵连被捕下狱自杀。死也哀:司马相如死后,卓文君悲痛不已。 【赏析】 这首诗是挽张之洞联,作者在哀悼张之洞的同时,也在借对张之洞的悼念来表达自己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此诗首句点明挽联的对象,次句暗用典故,以“夷吾”自比
诗句原文: 几生修到梅花骨;一代争传柳絮才。 译文: 多少次修炼才能修得梅花般坚韧的品格,一代又一代人争相传扬柳絮般的才华。 注释: 1. 「几生」:多次、多少次。 2. 「修到」:通过努力修炼达到了某种境界或品质。 3. 「梅花骨」:这里形容一个人的性格像梅花一样坚韧不屈。 4. 「一代」:这指的是一个时期或一代人。 5. 「争传」:争相传播、宣扬。 6. 「柳絮」:柳絮轻盈飘散
赠六舟上人联 中丞教作沧浪主,相国呼为金石僧 注释: 1. 中丞:指当时的一位重要官员或官员的职位,相当于宰相。 2. 沧海浪子:形容六舟上人具有大海般的胸怀和勇气,能够在风浪中自如地生活。 3. 金石僧:指六舟上人具有高超的书法和绘画才能,能够将文字和图像雕刻成永恒的艺术品。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六舟上人的性格和技艺,表达了对这位僧人深深的敬仰之情。诗中的“沧海浪子”和“金石僧”两个词组
【注释】 邓尉:山名,在今江苏苏州。罗浮:山名,在今广东惠州。白公:指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在洛阳时曾建“香山寺”。坡老:指白居易,因曾任左拾遗、翰林学士等职,故称。海天:大海和天空。还有一仙龛:指香山寺的遗址尚存,有“仙人所居”之意。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作者为浙江余姚人。诗人蒋因培以诗才著称于时,与当时著名文学家宋濂友善。此诗是其应友人邀请,为其先父所作的挽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