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古颖谷,慨怀颖封人。
当日君臣直儿戏,许以纯孝殊不伦。
郑庄能使祭足射中肩,岂有见生母,必欲及黄泉。
人臣格非有正道,教君遂过乌得贤。
寤生既不孝,考叔复不忠。
不忠遗母羹,不孝将毋同。

宿颍桥(乙未)

我行古颖谷,慨怀颖封人。
当日君臣直儿戏,许以纯孝殊不伦。
郑庄能使祭足射中肩,岂有见生母,
必欲及黄泉。
人臣格非有正道,教君遂过乌得贤。

注释:

  1. 这首诗是陈渊在乙未年份所创作的。
  2. “宿颍桥”指的是诗人在某个乙未年夜晚经过颍桥时住宿并停留下来。
  3. “我行古颖谷”表达了诗人行走在古老的颖河河谷之中。
  4. “慨怀颖封人”意味着诗人对于古代的颍封之人产生了感慨之情。
  5. “当日君臣直儿戏,许以纯孝殊不伦。”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即君臣之间像儿戏般对待,而对纯粹的孝道却显得格格不入。
  6. “郑庄能使祭足射中肩,岂有见生母,
    必欲及黄泉。”提到了春秋时期的故事,郑庄公曾使祭足射中了子仪的肩膀,但子仪的母亲却因此自杀,这反映了当时政治上的残酷性。
  7. “人臣格非有正道,教君遂过乌得贤。”强调了人臣应当遵循正当的道理,如果教导国君走向错误的道路那是多么荒谬。
  8. “寤生既不孝,考叔复不忠。不忠遗母羹,不孝将毋同。”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孝行为的看法,认为即使有人没有直接杀害其亲母,但若表现出不忠的行为,也是与孝道相违背的。
  9. “不忠遗母羹,不孝将毋同。”指出即使是小事如留下母亲的羹食,也反映出不孝的行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诗人在乙未年的夜晚经过颍桥的情景,表达了对古代颍封之地以及当时政治环境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历史典故和现实情况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沦丧和政治上的腐败。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于道德坚守和忠诚的信念。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情感深沉,通过对具体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道德和忠诚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