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黄泥店,秋光白下门。
江南千万树,此树最销魂。
眉黛让人巧,眼波和雨昏。
托根在歧路,幽恨共谁论。
【注释】
春色:春天的景色。黄泥店:指路边卖黄色泥土的小酒店。歧路:岔路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柳树的诗,借柳写人。首联写柳树生长环境,次联写柳的形象特征,三联写柳对人的吸引力和影响,末联写人的感情寄托。全诗以柳喻人,通过柳树的描绘,抒发诗人内心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之情。此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自然,是一首咏物抒情的好诗。
春色黄泥店,秋光白下门。
江南千万树,此树最销魂。
眉黛让人巧,眼波和雨昏。
托根在歧路,幽恨共谁论。
【注释】
春色:春天的景色。黄泥店:指路边卖黄色泥土的小酒店。歧路:岔路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柳树的诗,借柳写人。首联写柳树生长环境,次联写柳的形象特征,三联写柳对人的吸引力和影响,末联写人的感情寄托。全诗以柳喻人,通过柳树的描绘,抒发诗人内心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之情。此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自然,是一首咏物抒情的好诗。
【诗句释义】 1. 自作登楼赋:自己创作一首登楼赋。 2. 常为入幕宾:经常是幕僚中的人。 3. 疲驴应笑我:疲惫的驴子应当笑我。 4. 破帽尚依人:破旧的帽子还依赖着别人。 5. 不学怜诸弟:不愿效仿,怜惜自己的弟弟们。 6. 长贫更老亲:长期贫困,更加衰老的父母。 7. 那堪望乡国:那能忍受望着家乡国家。 8. 第宅但荆榛:家宅只剩下了荆棘丛生。 9. 故园:故居。 10. 归路:回归的道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从诗题入手,先理解诗中意象的一般含义,然后结合注解,分析诗句的意思,最后分析诗人的情感。 【答案】 译文: 天上的风把海上的明月掀起,飞向了碧蓝的天空里。 远处的流水好像这样平静,更显得梅花清冷幽香。 美人隔着千里,今夜我倚着栏杆。 手心里的罗袖感到寒冷
诗句释义与赏析 望断大刀头,思归愿未酬。 解释: - “望断大刀头”:指望向远方,视线所及之处都是茫茫的天际。大刀头可能指的是某地的标志性山峰或者特定的地理景观。 - “思归愿未酬”: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但心中的愿望(回归家乡)并未得以实现。 - 整体而言,这句诗通过“望断大刀头”这一形象化的表达方式,描绘出诗人对于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于未能如愿以偿的遗憾。同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体会情感态度,把握语言表达准确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阅读全诗,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 题干要求对“感怀十二首敬次家大人六十自述原韵 其六”逐句释义并赏析。此诗前四句写自己幼年时读书学习,因家贫而辍学,身体孱弱而受到体罚,后两句写叔父虽身处高位仍为下贱之子,儿子情义堪矜;最后两句追忆祖父临终托孤之事
【注释】 感怀十二首:即《悲愤诗》。敬次家大人六十自述:以“家大人”指称杜甫。 其五:指《悲愤诗》中的第5首,此篇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流落至夔州时所作。 数鸿雁(数:算): 比喻兄弟离散。 存:存留,存活。 青草有新垄,白杨摇断魂: 青草上长出新的田垄,白杨树摇曳着折断的枝条,象征着战乱后家乡荒芜的情景。 检点到琴樽: 检点:清点、收拾。琴樽:指酒器。收拾残局,准备回家。 遗挂满尘污: 遗挂
【注释】 羊裘典:典当。典当是古代借贷的一种形式,把物品抵押给债权人以获取贷款。 寒来失所依:天气寒冷时没有地方可以避寒。 琴书随手散:指因贫困而不得不卖掉书籍,失去学问。 时事与心违:指国家政治形势和自己的意愿不合。 谐俗才偏拙:意指不善于迎合世俗,有才能但不善于取悦别人。 因人计总非:意指因为顾及他人而做出的打算总是错误。 焦桐由自毁:意为由于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乐器被烧毁。 莫谓赏音稀
【解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前两句写“我”怀彭泽令,高卧水云宽;后两句写“秋色柴桑里,先生忽罢官”,是诗人对彭泽令的怀念,也是诗人自己的处境;第三四句写“田园归隐易,天地放怀难”,“吴下有流寓,羁栖犹未安”,是说“我”虽然想归隐田园,但是天地之间,难以放怀。 【答案】 ①“我怀彭泽令”:怀念彭泽县令。 ②“高卧水云宽”:在山水之间高卧闲居。 ③“秋色柴桑里”:秋天的时候,柴桑里的景色
岂谓三年别,归来竟哭君。 龙蛇迷旷野,猿鹤拜孤坟。 江阔唯多雨,天高但是云。 兰陵相送处,木叶已纷纷。 解析: 1. 诗句释义与关键词注释: - 岂谓三年别:“岂”表示否定,“谓”是说的意思,“三年别”指的是与施叔愚分别已经三年,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施叔愚离去时间之久的感慨。 - 归来竟哭君:“归来”指诗人回到家乡,“竟哭君”表示回来后忍不住哭泣,反映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情感上的悲痛。 -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因战乱流离失所,漂泊于蜀地时所作。其八诗中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与自省之情。 见说潼关外,风高细柳营。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听说潼关外,风很高,细柳已经摇曳生姿了。"潼关外"指的是潼关之外,潼关是古代的军事要塞,这里可能是指潼关之外的某个地方。而“风高”则形容天气恶劣,风很大。"细柳营"则是古代的一种军队编制,用来形容军队整齐划一、纪律严明的样子。所以这句诗的意思是说
【注释】 感怀十二首:杜甫的组诗作品,共十二首。敬次家大人六十自述原韵:即杜甫在《感怀十二首》中自陈自己六十岁作的诗歌,是一组自述其生平经历和感慨的诗。忽听落梅笛:突然听到悠扬的笛声。悠然独倚楼:悠然,形容心情悠闲,无牵无挂的样子;倚楼,靠在楼上,指闲居无事;悠然独倚楼,就是一个人孤独地坐在高楼上。楚天沈古色,湘草接忧愁:楚地的天空显得阴暗沉重;湘草,湖南产的一种草,又名潇湘草
独客有何喜,明灯还作花。 寒声沉去雁,夜色淡栖鸦。 望里南云迥,愁边北斗斜。 柴门小儿女,知否忆天涯。 译文: 独自漂泊的我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呢?明亮的灯火下仿佛绽放着花朵。 寒冷的声音中落去的雁群,夜色之中栖息的乌鸦。 遥望着南方的天空,思绪飘向远方,忧愁的北斗星已经倾斜。 家门前的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我在遥远的天边思念着故乡。 赏析: 这首《除夕和韵三首
掩关谁与共,形景暂相亲。 病眼看新历,穷途托故人。 流庸千里泪,忧患百年身。 休笑老梅丑,欲回天下春。 注释: 1. 掩关谁与共:关闭家门没有人陪伴。 2. 形景暂相亲:暂时的景物和身影让人感到亲近。 3. 病眼看新历:因疾病而视力不佳,只能看到新历的日期。 4. 穷途托故人:在困境中依靠老朋友。 5. 流庸千里泪:流离失所的人们千里之外洒下泪水。 6. 忧患百年身:忧虑和困苦伴随了一辈子。
【注释】 屠苏:古代的一种酒,据说可以延年益寿。 乾坤:天地,指国家。敝褐:破衣服,这里比喻贫穷。风雪:指天象,也比喻困难、挫折等。 阅世:经历世事,意谓年纪已老。孤愤:一腔孤愤,表示忧国忧民之情。通明:通达明智,这里比喻君主贤明。 【赏析】 《除夕和韵三首 其三》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作品。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后人称之为“范文正公”)
【注释】: 赋得道旁柳 其三 :这是一首咏物诗。“道旁柳”,即《诗经•小雅•采采卷耳》中所说,“彼采萧兮,于彼行人。”这里指征夫所乘马的系绳,是柳条做的。“一程还一程”,形容行程之远和时间的漫长。“烟雨不分明”:点明旅途环境。“烟雨”二字,渲染了凄清、迷蒙的气氛,也烘托出征人的心情。 译文: 一路上来又一路去,路上的景色朦朦胧胧看不清。 思妇在高楼之上思念着丈夫的情意绵绵
【注释】 道旁:路旁。柔枝:柔弱的枝条,这里指柳树柔软的枝干。 【赏析】 《赋得道旁柳》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路边垂柳在东风中轻轻摆动的情景,同时表达了对飘零生活的感慨。 首联“东风问流水,流到几时停”通过设问的方式,描绘了风与水的互动场景。春风轻拂,仿佛在向流水询问:“你将流到哪里才会停止?”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自然现象更加生动形象。 颔联“昨夜才飞絮,今朝又化萍”则转向对飘零生命的观察
【注释】 黯黯:暗淡的样子。章台路:古长安城内的街道,因唐时为宫女出嫁之所故名。袅袅:形容柳条细长柔韧的样子。 【赏析】 此诗首二句写景,以“黯然”二字点出诗人的心情,暗含怨愤之情。后四句抒情言志,借咏柳抒怀,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和对君王恩宠的渴望。全诗语言质朴,情真意切,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黯黯章台路,蒙蒙大道尘。”开篇便用“黯黯”,写出了作者在长安路上的所见所感。长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