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陵气高洁,本自宜清秋。
鼓枻江山晓,茫茫感昨游。
楝风纷岭绣,梅雨涨滩流。
谁把一竿竹,来披五月裘。
【注释】
重经钓台:再次经过严陵(严子陵),指诸葛亮。严陵,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南,东汉末,隐居于此。
鼓枻(yì):击船桨。楫,同“楫”,船桨。
楝风纷岭绣:楝树的树叶纷纷落下,如同锦绣图案一般,这里以楝叶比喻飘落的叶子。
梅雨:梅雨季节,雨水较多。
披五月裘:穿五月的毛皮衣。五月,初夏。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诗。《宋史•陆游传》称:“游仕宦三十馀年,历主辟命,竟不就。喜论恢复,斥逐不断,卒于沈园。”这首诗即作于他罢官闲居期间,是诗人晚年的名篇之一。
首联说严陵(即严子陵),其人志节高洁,本当清秋高风,但当时社会风气已大为败坏,严子陵不能不与世浮沉了;颔联说诗人自己,也不免被卷入了社会的漩涡之中。颈联写江山之景,暗示出诗人心中之愁;尾联写诗人自己的处境,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愤懑不平。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自己的遭遇,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时代的不满和对社会黑暗现实的强烈谴责。全诗感情深沉悲慨,语言凝炼自然,意境浑成含蓄,堪称绝唱。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善于用典。作者把历史人物与眼前景物联系起来,用古人来抒发胸中的感慨,使诗歌具有一种历史的厚度和深度,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