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楼阁难近傍,鱼龙就海摹其状。
天风乱卷入云烟,剩遣人间道虚妄。
群仙大笑悯愚顽,显以灵通布叠嶂。
飞檐下视白日流,洞户重开翠微上。
不知厥地谁主宰,不知厥宅谁营创。
构造知用何材木,执作知用何工匠。
或依帝所宫阙形,或仿世中屋庐样。
传闻藻绘屡增新,岂有尘氛得遮障。
丹房紫翠出寰区,咫尺金华庸敢抗。
赤松定已久移居,故洞石羊两相向。
我从早岁佩豁落,几抱残书搜脉望。
二劳曾乞紫霞餐,万里终持绿玉杖。
㩳身何日排青冥,挥手同时谢谗谤。
待兄扣壁唤初平,遥见松扉一鹤飏。

诗句解读:

  1. 神仙楼阁难近傍,鱼龙就海摹其状。
  • 注释: 描述金华洞中的仙楼阁难以靠近,如同水中的龙在海中描绘其形状一样。
  • 赏析: 这句诗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金华洞内仙人楼阁之神秘莫测,难以接近,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1. 天风乱卷入云烟,剩遣人间道虚妄。
  • 注释: 天风吹动,云雾缭绕,仿佛是在向人间传达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天风”和“云烟”等自然现象,传达了一种超脱现实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1. 群仙大笑悯愚顽,显以灵通布叠嶂。
  • 注释: 群仙大笑,表现出对愚顽之人的同情和怜悯。他们用神通力来布置山峰。
  • 赏析: 这句诗展现了仙人对人间愚顽行为的理解和宽容,以及他们利用神通力改变自然景观的智慧和能力。
  1. 飞檐下视白日流,洞户重开翠微上。
  • 注释: 从飞檐上向下看,可以看到白日的流动;重新开启的洞口位于翠微之上。
  • 赏析: 这句诗通过视觉描写,形象地展现了金华洞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
  1. 不知厥地谁主宰,不知厥宅谁营创。
  • 注释: 不知道这个地方是谁主宰的,也不知道这个地方是谁建造的。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对于金华洞地理位置和创建者的疑问,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1. 构造知用何材木,执作知用何工匠。
  • 注释: 了解建筑的结构,需要知道使用何种材质和工匠的技能。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建造金华洞所需的精湛技艺和智慧。
  1. 或依帝所宫阙形,或仿世中屋庐样。
  • 注释: 有的模仿皇宫的宫殿形状,有的模仿世俗房屋的样子。
  •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绘不同风格的建筑,展现了金华洞的独特魅力。
  1. 传闻藻绘屡增新,岂有尘氛得遮障。
  • 注释: 传闻中,藻绘多次更新,难道没有尘土可以遮蔽吗?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反问句式,表达了对于金华洞中传说真实性的怀疑,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追求和向往。
  1. 丹房紫翠出寰区,咫尺金华庸敢抗。
  • 注释: 丹房紫翠出自寰区,咫尺之遥的金华怎能与之相提并论。
  • 赏析: 这句诗以丹房紫翠为背景,突出了金华洞的美丽和独特,表达了作者对金华洞的敬仰之情。
  1. 赤松定已久移居,故洞石羊两相向。
  • 注释: 据说赤松子已经在这里居住很久了,所以在这座山里发现了石羊,它们相互对峙。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石羊的描述,进一步描绘了金华洞的自然景观和神秘氛围。
  1. 我从早岁佩豁落,几抱残书搜脉望。
  • 注释: 我从小佩戴着豁落,抱着残缺不全的书籍寻找灵感。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也体现了金华洞对于知识传承的重要性。
  1. 二劳曾乞紫霞餐,万里终持绿玉杖。
  • 注释: 曾经向二劳人求取过紫霞餐(道教中的长生不老药),最终持绿玉杖行走于万里之外。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不同选择和态度,以及对金华洞的深厚情感。
  1. 㩳身何日排青冥,挥手同时谢谗谤。
  • 注释: 何时能脱离红尘,一同挥动手中的扇子,同时告别谗言诽谤?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幻想和愿望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向往。
  1. 待兄扣壁唤初平,遥见松扉一鹤飏。
  • 注释: 等待你敲击岩石唤醒我,远远地看到那松门旁一只白鹤正在飞翔。
  • 赏析: 这句诗以期待和想象的方式描绘了与朋友相聚的情景,充满了诗意和温馨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