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宵细雨洗馀热,卧听寒声泛窗竹。
今朝晴天作好月,坐待清光媚幽独。
令节屈指不三日,比舍喧喧走僮仆。
寒家无往亦无来,闲看炊烟上墙绿。
故人相知到嗜好,美酒递致车连毂。
未放狂夫杯入唇,已见痴儿欢聒屋。
岂少贵人相饷遗,珍味充口帛盈簏。
因思天公换岁时,剩遣朱门臭新肉。
中厨佳酝贱于水,涓滴如余已沾足。
质衣更为买蝤蛑,不遣便便负此腹。
却笑阮公无好怀,官酒自供何事哭。
不学碧鹳裴家郎,寂寞荒园自埋鹿。
中秋佳节,朋友相赠馈赠贫家,此事都绝。友人颇有以酒见饷者,喜而为诗。
昨晚细雨洗去炎热,我卧听寒声在窗竹间传来。
今日阳光明媚,做一轮好月,我坐在院子里等待月光的美丽独处。
节日还有三天,邻居们喧闹着忙碌地跑动,打扫庭院。
寒门人家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闲看炊烟上墙绿。
故人相互了解到嗜好,美酒递送车连毂。
还没将狂夫的酒杯放入唇齿,已经看见痴儿欢闹喧哗屋。
岂少贵人相送礼物,珍味充口帛盈簏。
因此我想上天换岁时,剩遣朱门臭新肉。
中厨佳酿贱于水,涓滴如余已沾足。
质衣更买螃蟹,不使便便负此腹。
却笑阮公无好怀,官酒自供何事哭。
不学碧鹳裴家郎,寂寞荒园自埋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中秋节时所作。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中秋佳节时的心情和所见景象,表达了对友情的赞美和对富贵生活的不屑。
首联“昨宵细雨洗馀热,卧听寒声泛窗竹。”描述了诗人在昨夜的细雨中度过了炎热的夏日,现在躺在床上听着寒声在窗竹间传来。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颔联“今朝晴天作好月,坐待清光媚幽独”则表现了诗人在晴朗的日子里欣赏美景的喜悦心情。他期待着明月的照耀,享受着孤独的时光。这里的“清风明月”成为了诗人心中的美好象征,代表着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颈联“令节屈指不三日,比舍喧喧走僮仆。”则是说这个节日还有三天的时间,但是邻居们已经开始忙着打扫庭院和搬运货物了。这里的“喧喧”形容了人们忙碌的情景,也暗示了节日的气氛已经越来越浓厚。
尾联“闲看炊烟上墙绿”则是诗人在观察邻居家的炊烟时所得到的启示。他看到炊烟缭绕在绿色的墙壁上,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气息。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最后两句“未放狂夫杯入唇,已见痴儿欢聒屋;岂少贵人相饷遗,珍味充口帛盈簏。”则是说还没有轮到狂野的人喝酒,就已经听到那些孩子在喧闹的声音了。这里诗人用“狂夫”、“痴儿”来形容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和欢乐,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纯真快乐的赞赏。
尾联后半部分,“因思天公换岁时,剩遣朱门臭新肉。”是对前面诗句的一个总结和升华。诗人思考着天公为何要更换时节,使得富贵之家的人们只能品尝到臭肉的味道。这里的“朱门”指的是富贵之家,而“臭新肉”则是指那些经过腌制处理的食物,它们往往口感不佳且味道难闻。
尾联后半部分,“中厨佳酝贱于水,涓滴如余已沾足。”是诗人对于自己能够品尝到如此美味佳肴的感慨。这里的“涓滴”意味着每一滴都充满了香气和味道。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和其他人的不同处境,表达了对平等待遇的渴望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尾联后半部分,“质衣更为买蝤蛑,不遣便便负此腹。”则是诗人对于自己购买螃蟹的经历的回忆。这里的“蝤蛑”是螃蟹的一种,而“便便”则是形容螃蟹的形状像船一样。诗人通过回忆这段经历,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朴素生活的珍视和感激之情。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物质欲望的超脱和对于精神追求的执着。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节的描绘和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于平等公正社会的向往。同时诗人也借由对于富贵生活的嘲讽,表达了自己对于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于平凡生活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