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瑟吹竿岂自由,少年卤莽长年羞。
而今不作齐门客,才溯清淄最上流。
注释:我吹瑟、弹竿,难道是自由自在吗?少年时鲁莽冲动,长年来羞愧不安。现在我不去作官做门客,而是要顺着清淄河的上游逆流而上。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齐州任上所作,表现了诗人不愿与当权者合作,而愿归隐田园的愿望和志趣。
首句以“岂自由”三字,一反常理,直抒胸臆。诗人认为,自己能够吹奏瑟、弹奏竿,并非出于自由,而是有其特殊原因。他之所以能够吹奏瑟、弹奏竿,是由于他的祖先世代相传,家学渊源;而他能吹奏瑟、弹奏竿,则又由于他年少时即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幼就学习过乐舞。所以他说:“鼓瑟吹竿岂自由”,意即说“岂自由”。这种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受着封建礼教的约束。
第二句“少年卤莽长年羞。”是说,少年时期我鲁莽行事,不知天高地厚,以致常常感到羞愧。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反诘句式,既表明了自己对少年时的鲁莽行为的悔恨,又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的态度。
第三句“而今不作齐门客,才溯清淄最上流。”是说自己现在已不做官做门客,而要顺从自己的心意,沿着清淄河的上游逆流而上,回到田园中去。这两句诗,一方面表明了自己不受世俗礼俗的拘束,追求个性解放的决心;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自己不屈于权势,不随波逐流,甘为“齐门客”的豪情壮志。
诗人通过对自身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于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对于田园生活的追求,以及自己的豪迈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