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家山忆采薇,不将蝴蝶制生衣。
何由乞取鲍君履,一化云间双燕飞。
诗句原文:
春到家山忆采薇,不将蝴蝶制生衣。
何由乞取鲍君履,一化云间双燕飞。
赏析:
此诗是杜甫在四川草堂时期的抒情小作,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首句“春到家山忆采薇”,借用古代传说中的西王母所食的薇菜,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家乡的思念;次句“不将蝴蝶制生衣”,运用蝴蝶的美丽形象,暗指诗人自己无法像蝴蝶一样自由飞翔,表达出一种无奈和哀愁。第三句“何由乞取鲍君履”,以古代名士鲍叔牙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帮助,但同时也透露出自己的孤独与无助。最后一句“一化云间双燕飞”,用燕子的轻盈灵动,暗示了自己虽身居异地,但仍心系故乡,期盼着能像燕子一样自由地飞翔回家乡。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深厚的人文情怀和艺术才华。
注释:
- 春到家山(春季时节回到家乡)
- 忆采薇(回忆过去采摘薇菜的习俗)
- 蝴蝶制生衣(比喻自己的飘渺如蝴蝶般的人生)
- 何由乞取(如何能够获取)
- 鲍君履(比喻希望获得他人支持)
- 云间双燕飞(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愿望)
关键词解释:
- 采薇:古代传说中,西王母食用的食物之一,这里象征春天的生机和美好。
- 蝴蝶制生衣:蝴蝶美丽、飘逸的姿态,隐喻诗人自己的生活状态。
- 鲍君履:指古代著名的贤人鲍叔牙,此处借指得到他人的理解或帮助。
- 云间双燕飞:形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 春风:春天的象征,代表了生命的复苏和万物的生长。
- 花草:春天常见的自然景象,也是诗人情感寄托的背景。
- 丽、香:形容词,形容春天景色的美丽和香气。
- 江山、春风、花草:构成一幅宽广的自然景观,勾勒出大场景。
-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描绘一幅色彩明艳、生机盎然的春末夏初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