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倚樯竿学榜歌,翛然身世入渔蓑。
无端一夜孤篷雨,比似山窗听更多。
注释:闲倚着船边,学着榜曲高声吟唱,洒脱地将自己比作渔人。无端地一夜孤篷遭遇雨打,比起山窗听雨来更加凄凉。
赏析:此诗为作者在旅途中所作,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与寂寞之情。首句写自己闲时倚着船边的樯竿学着榜曲吟唱,洒脱自然;后两句则以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因夜晚孤篷遭雨而感到的凄凉之感,比之在山窗听雨更觉凄苦。全诗语言平易通俗,却能表达出深沉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闲倚樯竿学榜歌,翛然身世入渔蓑。
无端一夜孤篷雨,比似山窗听更多。
注释:闲倚着船边,学着榜曲高声吟唱,洒脱地将自己比作渔人。无端地一夜孤篷遭遇雨打,比起山窗听雨来更加凄凉。
赏析:此诗为作者在旅途中所作,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与寂寞之情。首句写自己闲时倚着船边的樯竿学着榜曲吟唱,洒脱自然;后两句则以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因夜晚孤篷遭雨而感到的凄凉之感,比之在山窗听雨更觉凄苦。全诗语言平易通俗,却能表达出深沉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要点,并结合重点诗句作具体分析。 首联“晚风吹不极,飞雨浩无边。”意思是说:晚风刮得很厉害,但吹不散漫天的大雨;滂沱大雨像倾盆一般。诗人用拟人化手法,描绘了一幅暴雨来临前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风雨变化的赞叹之情。这一句中的“飞雨”指的是阵发性的大雨,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
【注释】 获鹿:县名,今河北省鹿泉区西。井陉道:古代关隘,在井陉县境内。三首:指诗的第三首。晓日:破晓时分的太阳。方障天:方:正。障:遮蔽。此指群峰高耸,遮蔽了初升的太阳。 鸟道:形容道路险峻,如同飞鸟过河那样。 远树:远处的树木。犹藏雨:仍藏着雨水,即还下着小雨。 高城:指高大的山峰。烟:云雾。 牢落:寂寞冷落,凄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获鹿途中所作,写旅途所见所感。 “晓日不照地
驱马指榆水,晚阴山雨来。 诗句释义:驱马指向榆水方向,傍晚的天色中,山间云雾缭绕,细雨飘洒而下。 译文:骑着马指向榆水方向,傍晚时分,天边的云气渐渐凝聚,细雨开始飘落。 注释:驱马(骑马);指(指向) 榆水(指代榆河) 晚阴(傍晚的云气) 山雨来(山间的雨水纷纷降落) 前村一点火,倦客意悠哉。 译文:前方村庄里,一点火星闪烁,我这位疲惫的游子,心情悠然自得。 注释:前村(指前面村庄);点(点燃)
获鹿至井陉道中三首 其一 城边沙水路,数里入山村。 高处云封屋,秋来草没门。 牛羊缘涧远,童稚避人喧。 却听樵歌返,前峰日已昏。 注释: 1. 获鹿至井陉道中三首 其一:这是第三首诗,题目是《获鹿至井陉道中三首》。 2. 城边沙水路:城外有一条沙质的水路。 3. 数里入山村:走了几里路才进入山村。 4. 高处云封屋:在高处可以看到云雾遮蔽了房屋。 5. 秋来草没门:到了秋天
【注释】: 1. 雨脚背城见:雨水滴落,落在城墙上。 2. 前村开晚晴:傍晚的阳光照进村庄。 3. 近山风转急:接近山脉的地方,风变得特别大。 4. 隔水月初生:在隔水的月亮刚刚升起。 5. 树杪悬灯火:树枝的顶端挂着灯火。 6. 隐碓声:隐约地听到舂米的声响。 7. 今宵魂断处:今天晚上我魂牵梦萦的所在。 8. 野馆醉三更:在野外的客栈里醉酒到三更天。 【赏析】:
诗句原文: 把酒说并州,茫茫感昔游。 边声催月晓,山气压城秋。 桑落经时醉,黄花九日留。 君归渡汾水,为问雨中舟。 注释解释: - 把酒说并州:用美酒作比喻,表达对并州(今山西太原)的深厚感情。 - 茫茫感昔游:形容时光飞逝,感慨过去的游历和经历。 - 边声催月晓:边塞的风声如同催促,使得夜晚的月色显得更加明亮。 - 山气压城秋:形容山峦在秋季的景色下显得更加雄伟,给城市带来一种压抑感。 -
送吴天章之太原二首 其一秋雨势不已,秋风动万山。 送君蓟门路,计日井陉关。 水暗黄榆色,峡回青玉颜。 犹馀马行处,凭梦一追攀。 译文: 秋雨连绵不断,秋风席卷着群山。 送你去蓟门的路,我们计划着在井陉关相见。 河水映照着黄榆的色彩,峡谷环绕着青玉石的容颜。 还有你骑马走过的地方,我会梦见它再追随你的脚步。 注释: 1. 秋雨势不已:形容秋天的雨水持续不断地下个不停。 2. 秋风动万山
【注释】 1. 芟竹:即《咏竹》诗,作者自作,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 2. 抱节:指竹子挺直、高耸的姿态。 3. 多:多次。 4. 窗影:指竹子的影子,因为竹子在夜间会反射月光和灯光,所以影子也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 5. 瘦:形容竹子的枝干细长,也形容竹子的形态美。 6. 雨声疏:指雨水打在竹子上的声音稀疏。 7. 衰晚日:指秋天的夕阳,因为秋天是一个萧瑟的季节,所以用“衰晚”来形容。 8
孤酌 短烛照孤酌,长宵容苦吟。 窗虚闻雨细,人静觉秋深。 儿女迎寒病,乡园久客心。 无因得料理,争遣不侵寻。 注释: 1. 孤酌:独自饮酒。 2. 短烛:微弱的蜡烛,代表孤独和寂寞。 3. 长宵:漫长的夜晚。 4. 窗虚:窗户透风,空荡荡的。 5. 雨细:雨声细腻,仿佛是细针般的敲击。 6. 人静:人很少,安静。 7. 秋深:秋天的夜晚,感觉时间似乎过得很慢。 8. 儿女:子女或年轻男女
【注释】天井关: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有山壁如井,故曰天井。雄关:指天井关。偏增:更加。惊风:指山间急风。涧直:指山谷溪流曲折。落日:指夕阳西下。觉山高:感到群山之高大。乱树:参差不齐的树林。分野号:指山林中鸟儿悲鸣。首频搔:形容思绪纷乱,难以自控。 【赏析】此诗写诗人登上天井关凭栏远眺时所见景色及所引发之情思。首联点明登高地点及心情。颔联写山势、溪声,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颈联写山景、鸟声
注释: - 天和远水共冥冥,司业清歌落洞庭。 - “天和”是地名,位于湖南省岳阳市。 - “远水”指的是洞庭湖,“共冥冥”描绘了湖水辽阔、浩渺的景象。 - “司业”是指主考官,“清歌”指歌声清脆悦耳。 - “落洞庭”意味着歌声在洞庭湖畔回荡。 - “君山”是洞庭湖中一座小岛,“蜀山”则指的是四川的山脉。 - 通过比较君山与蜀山的颜色,表达了对君山景色的喜爱之情。 译文:
诗句原文: 黄公垆近同游远,消息难凭可奈何。 分水津头逢汶鲤,南书多定北书多。 注释解释: - 黄公垆:指古代的酒坊或酿酒地,可能与当地的酿酒文化有关。 - 近同游远:表示与某人接近却无法长时间相伴。 - 消息难凭:表示信息难以依靠,缺乏可靠支持。 - 分水津头:地名,可能是某个河流或者水域的分岔点。 - 逢汶鲤:指的是在汶河中捕捉到鲤鱼。 - 南书多定北书多:表示南方和北方的消息都很多
【注释】: 张秋:地名,在今山东济宁附近。漾舟:乘船游玩。即事:旧时诗文中常指应景而作的诗。口号:即“绝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景色的诗。首二句写湖堤新涨,水满陂塘,船只停泊在城阴处,溜迟不动。三、四两句写夜半时分,月光如水,江上月明如镜,听到笑声,不知是江南人还是江北人。 此诗描写了江南水乡的宁静美景,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画。诗中的“笑语”一词
注释: 1. 食海族:指以海为食物的鱼类,如海蛇、海马等。 2. 有名海肠者:指的是那些被人们所熟知的海中生物。 3. 戏为口号:这是诗人对那些以海为食物的鱼类的调侃和玩笑。 4. 越国佳人:指的是美丽的越国之女。 5. 空有舌:意指虽然外表美丽,但内在空洞,缺乏真才实学。 6. 秋风公子:指那些风流倜傥的公子哥。 7. 尚无肠:意指虽然外表英俊,但内心空虚,没有真正的情感。 8.
望之罘二绝句 其二 屈指秦皇勒石年,雄文二十字流传。 当时总遣山为碣,谁向沧溟护一拳。 注解 - 屈指:追溯到某个时间点,这里是追溯到秦始皇刻石的年份。 - 秦皇:秦始皇,即嬴政,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 - 勒石:在碑石上刻写文字,用以记事或警示后人。 - 沧溟:大海。 - 一拳:比喻极小或微不足道的力量。 译文 回顾那秦始皇刻石的年代,那些二十个字的豪言壮语流传至今
【注释】 望之罘:即今山东烟台市。 二绝句:这是作者的第二首诗。绝句,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绝句分四句,每句五个字,简称五言绝句或五绝;四句以上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此为五言绝句。 谁临青镜袅烟鬟:是谁对着青翠的镜子,把发髻梳得高高地翘起?袅烟鬟,形容女子发髻高耸如云。 夕照遥分海面山:傍晚的霞光映照着遥远的海面,将海中的山岭分割开来。 传语蛟龙守宫阙:请你传话给海里的龙王,让他守护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