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道渊明日夕佳,秋光次第列山家。
薄寒潋潋浮云叶,细雨蒙蒙养豆花。
螺髻千峰争渲黛,蝉声万树半拖霞。
橘中不羡商山乐,况乃飘摇上海槎。

【注释】

秋光:秋天的景色。

解道:懂得。

渊明:晋代诗人陶渊明,字元亮,后人以“渊明”称之,故称他为“渊明先生”。

明日:明日。

次第:依次,顺序。列山家:排列在山家。列,排列。

潋潋:波光闪动的样子。

养:滋生。

螺髻:山峰。

螺髻千峰争渲黛:指山峰如螺髻般青翠,争相映衬着黛色。

蝉声:知了声,蝉鸣声。万树半拖霞:树木上蝉鸣声宛若半拉的云彩。

商山乐:商山四皓,秦末汉初四位高洁的隐士,传说他们常在山上采薇而食。这里比喻商山四皓的高远、清逸。

飘摇:漂泊不定。上海槎:上海槎,一种古代传说中的木筏。此句意喻自己身世飘零,如同海上漂浮的木筏。

【赏析】

《秋光》是唐代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以清新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日山水图,画面上,群山层叠,云雾缭绕;溪水潺流,稻花飘香。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把自然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领略那美丽的秋色。

首联“秋光次第列山家”,写山家的秋光。诗人首先点出时令和季节。次第,一个接一个。这是说:秋天的景色,像一串串珍珠一样排列着。列,排列。这一句的意思是:秋天的美景,一一展现在人们眼前。诗人抓住秋天的典型特征,即大自然的绚丽多姿,用“秋光次第列山家”这一形象的诗句来表现,使人感到十分逼真。

颔联“薄寒潋潋浮云叶”,写天空中的云彩和雨露滋润着稻田。潋潋,形容水面微风吹拂的样子,泛指云彩。薄寒,淡淡的凉意。这句意思是:秋天的天气,渐渐变得寒冷起来。但凉爽的天气并没有让大地失去生气,反倒有了生机勃勃的感觉。细雨蒙蒙养豆花,细雨蒙蒙,蒙蒙细雨洒落在田间,使得豆花开得更加繁茂。养,滋养、养育之意。这里的养,可以理解为滋润、滋养之意。豆花,指豆科植物的花朵,这里泛指农作物。诗人抓住了秋天的特点,用“薄寒潋潋浮云叶”来表达秋天的气候特点;用“细雨蒙蒙养豆花”来表现秋天的景象。诗人善于捕捉大自然的变化,把秋天的气息写得惟妙惟肖,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的意境之中,感受到秋天的美好与宁静。

颈联“螺髻千峰争渲黛”,写山峰上的树木。螺髻,山峰的外形像螺壳那样弯曲隆起,这里借指山峰。千峰争渲黛,千峰万壑竞相染上了黛色。争渲黛,争奇斗艳地染上青色。这句意思是:千峰万壑争着披上了青色的外衣。争渲黛,写出了山峰的秀丽,也表现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人善于运用比喻手法,把山家景色描写得生动形象,令人陶醉。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秋季的自然风光,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尾联“蝉声万树半拖霞”,写树林里的蝉声和夕阳下的霞光。万树半拖霞,指夕阳余晖洒在万树上,将它们染成了红色。半拖霞,半掩在霞光之下。这句意思是:树林里传来阵阵蝉鸣声,夕阳将余晖洒满大地。万树半拖霞,写出了树林的美丽与宁静;万树半拖霞,也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赞美之情。诗人善于利用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手法,将山林中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它不仅展示了秋天的美景,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