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教讫南天,滇海通波,玉斧画河嗤往代;
文章溯西汉,邛都按部,锦衣谕蜀艳当年。
【注释】
宁远府试院联:在宁远府的考场上所作的对联。
声教讫南天:声势已到南方的天空,意指声威遍及南方各地。
滇海通波:指云南省昆明市附近的滇池,这里借指云南省。
玉斧画河嗤往代:玉斧划过河流的景象,比喻治理国家的才能和手段。
文章溯西汉:追溯西汉时期的文章。
邛都按部:邛都是今四川西昌附近一个县名,这里是用邛都作地名来代表蜀地(今四川)。
锦衣谕蜀艳当年:指明朝开国将领傅友德平定云南叛乱后,曾以锦衣卫的身份巡视蜀地(今四川),那时他英武俊朗,风流倜傥,很受当地人民爱戴。
赏析:
这副对联是明代人所作,作者以“声教讫南天”开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的治水之功已经到达了南方天空的喜悦之情。接着“滇海通波”,“邛都按部”,作者分别以云南省的昆明市附近的滇池,蜀地(今四川)为象征,表明了自己的治水之功不仅已经达到南方,而且已经扩展到了整个中国。
而接下来的“玉斧画河嗤往代”,则是作者对于自己治理国家之才的自信表现。他认为,自己的治理能力就像玉斧一样,能够轻易地画出美丽的河流,这既表达了自己对自己治水之功的自豪,也暗含了自己治理国家的雄心壮志。
最后两句“文章溯西汉,邛都按部,锦衣谕蜀艳当年”,则更是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治水之功、治国之道的自豪和自信。他认为,自己的治水之道不仅能够治理好南方的水患,而且还能追溯到西汉时期的治理之道,甚至能够影响到现在。同时,他还认为自己的治理之道能够影响到蜀地(今四川)的人,使他们受到他的治水之功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锦衣谕蜀艳当年”。
整副对联既有对个人治水之功的自豪,也有对个人治国之道的自信,同时还蕴含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