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种新阴,佳士如林,异日期为华国选;
梓桑怀谠节,前贤在望,诸生莫负大州名。
这首诗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在四川忠州(今四川忠县)的一所学府所作的。朱熹是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对宋明理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他一生倡导和实践儒家学说,致力于教育事业,曾任江西南溪、铅山等地方官,又曾为福建漳州知府、两广提点刑狱公事,后升任浙西安抚使兼知建康府。他在任职期间,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儒学,并著书立说,传播理学思想。
朱熹在诗中写道:“桃李种新阴,佳士如林,异日期为华国选”,意思是说,在新的春天里,桃花和李花争相开放,校园里种植着各种树木,形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新绿。这里,“桃李”指的是春天里盛开的花朵,而“新阴”则表示新生的树木。诗人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景色宜人的春日校园图。同时,“佳士如林”表达了他对学子们才俊出众的赞赏之情,他们就像树林中的大树一样,茁壮成长。“异日期为华国选”则是希望这些优秀的学子们在未来的科举考试中能够脱颖而出,被选拔为国家的重要人才。
朱熹写道:“梓桑怀谠节,前贤在望,诸生莫负大州名”。这里的“梓桑”指的是梓树和桑树,它们象征着国家的根基和人民的希望。诗人希望学子们能够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前贤在望”则表达了对先贤的期望,希望学子们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继承他们的遗志,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最后,“诸生莫负大州名”则是对学子们的寄语,希望他们不要辜负家乡人民对他们的期望。
整首诗通过赞美校园的美景和优秀学子,表达了朱熹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期望。同时,也体现了朱熹作为一位教育家对学子们的关心和鼓励。
赏析:这首七言律诗是朱熹在四川忠州试院所作,旨在表达他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期望。朱熹在诗中描绘了春天校园的美丽景色,并对学子们寄予了厚望。他认为学校是国家的根基,而学子们是国家的未来。因此,他希望学子们能珍惜机会,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朱熹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也反映了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