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花秋思比春深,湖菊霜初晚独寻。
剩与西风增一叹,乱蝉如呓过楼阴。
【注释】 乙卯:宋孝宗淳熙七年。
【赏析】 《楼阴》共两首,这是其一。此诗是诗人在西湖边观赏荷花时有感而作的一首咏物抒怀诗。全诗通过写景来表达诗人惜花秋思之情。首联写惜花,“比春深”三字点明题意。“湖菊霜初晚”二句,写赏菊时间,地点,突出了菊花在寒风中傲霜开放的美态,暗含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颔联写诗人因见落花而有感而叹,尾联写蝉声入耳似呓语,写出了诗人的愁绪。
惜花秋思比春深,湖菊霜初晚独寻。
剩与西风增一叹,乱蝉如呓过楼阴。
【注释】 乙卯:宋孝宗淳熙七年。
【赏析】 《楼阴》共两首,这是其一。此诗是诗人在西湖边观赏荷花时有感而作的一首咏物抒怀诗。全诗通过写景来表达诗人惜花秋思之情。首联写惜花,“比春深”三字点明题意。“湖菊霜初晚”二句,写赏菊时间,地点,突出了菊花在寒风中傲霜开放的美态,暗含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颔联写诗人因见落花而有感而叹,尾联写蝉声入耳似呓语,写出了诗人的愁绪。
中秋望月怀古,黄节《中秋望月有怀邓秋枚书寄藤村老屋》赏析 黄节,字晦闻,广东顺德人,清末近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中秋望月有怀邓秋枚书寄藤村老屋》是其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描绘出一幅中秋佳节的壮丽画面,同时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详细解析: 1. 此夕高寒:“此夕”指的是这个中秋之夜,“高寒”形容天气寒冷。这里表达的是作者独自在清冷的夜晚
【注释】 万木号风一雁呼,大梁驱马问歧途。 江山无地分南北,种族于今杂汉胡。 唐土有君原不国,豫州能主岂为奴。 闻鸡未断燕云梦,忽过沙陀旧帝都。 万木号:形容树木众多,声音如号角一样。 大梁:《左传》中记载:“晋文公败楚于大隧”,大隧即地名,在今山西永济县。 驱马:骑马。 问歧途:指寻找道路。 唐土:唐朝国土。 原不国:指唐朝的皇帝,并不是一个国家。 豫州:指东汉末年割据河南一带的地方军阀。
【注释】 盆兰:把兰花养在盆里。 滋兰:指培育兰花。 十载:十年。 忽生:突然长出。 双茎:二根茎。 绿叶:绿色的叶片。 沆瀣(hàng xiè):古书中所说的神仙的饮料,即沆瀣水。 留沆瀣:指留下仙露。 化人:道家称仙人为化人。 陋室幽香远:简陋的居室中兰花的幽香传得很远。 媚我寒闺旧梦孤:形容兰花的美丽使作者感到寂寞、孤独。 佳种:好的花种。 秋江:秋天的江水。 奈:无奈。 所思殊
诗句释义 1 霜落高原草未凋,中州人物半萧条。 - "霜落":描述秋天的景色,霜降后草地变白。 - "高原":指的是广阔的山地或高地。 - "草未凋":说明草本植物依然保持着生机。 - "中州":指中国中部地区。 - "人物半萧条":形容中原地区的人民生活艰难,很多人生活不安定。 2. 战农不解虚移粟,非种当锄愧树苗。 - "战农":战争时期的农民,被迫参与战斗。 - "虚移粟"
春日海寺漫题(1903年) 社前无雨燕归迟,春暖棉花尽日吹。 大野草深鸣桔槔,梵宫云静锁葳蕤。 注释: - 社前:指寺庙附近或村庄的地方,没有下雨时燕子归来较晚,春天温暖时棉花一直被吹拂着。 - 大野草深:在广阔的田野里,草木茂盛。 - 鸣桔槔:使用桔槔这种工具来灌溉田地。 - 梵宫:佛教寺院。 - 葳蕤:形容树木茂盛或花草繁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季的田园景色和寺庙的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课上或自学时注意正确理解诗词的意思,然后把握诗词的主要内容,最后结合着具体诗句,联系作者的背景和注解进行分析,理解其意思及情感。 “桧柏风前立马悲,中原重到拜公祠。”意思是说在桧柏树旁,我停马悲叹,中原大地再次回到宋朝,我要来拜谒岳王庙。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岳飞的崇敬和怀念,他怀着敬慕的心情来到岳王庙。
这首诗是诗人在1902年梅庄送别邓秋枚去海上时所作,表现了他对朋友的深深思念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爱。 首句“此去江南定有诗”,表达了诗人对邓秋枚的祝福,希望他能够在江南写下许多美丽的诗篇。 第二句“梅花开处各天涯”,描绘了邓秋枚离开后的景象,梅花盛开的地方就是他们各自的天涯。这句诗寓意着友情的深厚,即使身处天涯海角,友谊也不会改变。 第三句“客中元白交如水,海上冬青雪满枝”
注释: 八月二十八日破晓出长台关(1903年) 中原人物无刘祖,北陆关山走马牛。 独向伊川哀被发,未闻临邑访长头。 乡心迢递三千里,风俗华离十六州。 有日澄清吾岂敢,鸡声寒动九边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1903年八月二十八日破晓时从长台关出关时的即兴之作。 首联“中原人物无刘祖,北陆关山走马牛”表达了诗人对中原人物的怀念之情和对北方关山风光的喜爱。中原地区是中国的腹地,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注】伯牙,战国时晋国的善弹琴者;断虹:形容景色美丽。 1. 英雄心事托琴中,独访孤台过断虹。 - 英雄心事:指胸怀壮志的人的心事(这里指诗人自己)。 - 琴中:在琴里寄托了诗人的心意。 - 孤台:一座孤独的山岗。 - 断虹:一道美丽的彩虹。 2. 满地夕阳号朔雁,隔帘人影瘦西风。 - 号:呼喊声。 - 朔雁:北方来的大雁。 - 人影瘦:人的体态消瘦。 3. 秋花晚节多迟暮,古调今弹有异同。 -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感题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民族命运的感慨。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及其含义注释: 1. 茫茫八百年间事,起陆龙蛇日泯棼: - “茫茫”意为广阔无边,“八百年”指漫长的历史时期。“起陆”指的是开始行动或崛起,“龙蛇”比喻有才能的人。“泯棼”意味着混乱、混沌。整句的意思是在漫长的历史中,有才能的人物逐渐崛起,打破了之前的混乱局面。 2. 岁月忍编黄帝历
```plain 楼阴 其二(乙卯) 折枝临水悔教迟,照影今怜鬓有丝。 已负芡菱消夏约,白荷垂尽再来时。 注释解释: - 折枝临水:形容女子折一枝花靠近水面的动作,这里暗示着离别之情。 - 悔教迟:后悔当初没有早点行动或选择。 - 照影:在水中反射的影子。 - 今怜:现在感到遗憾或同情。 - 鬓有丝:指头发中已经夹杂了白发。 - 芡菱:一种水生植物,常用来象征夏天的清凉和欢乐。 - 消夏约
春风城南花为丽,云作(己未)春天的风从城南吹来,花儿盛开如同美丽的云彩。 吾生早孤露,世恋悟浮媚。 我出生得早,早早地就失去了亲人。对于世事和情感,我都看透了其中的虚伪与浮夸。 何期淞曲人,巧若广陵值。 没想到在松江的曲径中,遇到了像广陵王那样的聪明人。 仿佛识芳华,依稀疑梦寐。 好像认出了那些美好的时光,却又觉得像是在梦中。 云鬟江上路,暮雨城西里。 我在长江路上,听着暮雨声,想起了城中的景象
春风城南花,独往得幽恣。 春风拂面,花香四溢,独自漫步在城南的花海中,畅游其中,尽情享受着这美好的春光。 羁栖七载中,寂老一隅地。 在这七年的流放生涯中,我孤独地生活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荆卿游酒人,犀首叹无事。 荆轲游历江湖,饮酒消愁,而张仪则感叹世事无成,无所事事。 赁舂比扶风,侏儒笑厌次。 以租来的农具耕作,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地方,被人们嘲笑。 称诗美苌楚,所志玩白贲。 称赞诗歌之美
注释: 旧时的记忆中,曾经在淞江(即苏州河)畔与友人分别,春日阴暗之际感叹时光流逝。 一生中的才能都如同这浦溆之水,渔舟的制作都倾注了心血。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过去与友人分别的情景的回忆和感慨。首句“旧忆淞江经岁别”,回忆了一年前与友人在淞江畔的离别情景。淞江是苏州的母亲河,诗人在这里与友分别,心中充满了哀伤。次句“春阴无俚叹宾虹”,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悲伤。春阴之下
养志丹青亦孝心,不缘文采动吾吟。 才名翰墨须收拾,老去从君语特深。 注释:养志于丹青也是孝顺父母之心的表现。不因个人的才华和名声而去吟哦,而是应该好好地修养自己的志气。要懂得珍惜并妥善保管自己的才华和声誉,不要在年老时后悔没有好好利用这些优势来与别人深入交流。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养志的感悟,表达了自己对于养志的理解和态度。他认为养志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行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注释】 ①“五月”:指农历五月。蔷薇(音如“荣儿”,róngyú):一种花木,又称月季花、玫瑰等,常在五月盛开。②“始上棚”:意为刚爬上花架上。③“残人”:指伤兵或残废的人。④北平城:北京城的别称。⑤“不知关外花消息”:不知道东北关外有没有花开的消息。⑥“绕郭春蕖雨后生”:形容雨水过后,城外的荷花从四周环绕着北京城开放,生机勃勃。⑦“春蕖”:荷花的别名。⑧“赏析”:对这首诗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