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秋月,秋月浸秋魂。
一点灵犀通碧落,半行征雁去黄昏。
风露立无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析与译文:
- “拜秋月”:指的是对着秋天的月亮行礼致敬,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或对季节变换的感慨。
- “秋月浸秋魂”:形容秋月之美能触动人心,仿佛能渗透到人的内心深处,引发对过往的回忆或情感的共鸣。
- “一点灵犀通碧落”:意指心灵相通,如同流星划过夜空时留下的明亮光芒穿透了天地之间的界限。这里用“灵犀”来形容彼此心意相通,而“碧落”,则可能是指天空,象征着无限广阔的空间。
- “半行征雁去黄昏”: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一群南飞的大雁排成一行,消失在天际的景象。这里的“黄昏”不仅指时间,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以及旅途的结束。
- “风露立无痕”:形容在风和露中站立,不留痕迹,强调了一种超脱世俗、洒脱自如的境界。
注释:
- 《嘉定章小琴女史》: 这可能是诗题的一部分,表明作者在赞美一个名叫章小琴的女史(可能是一位女性文官)的艺术成就。
- 李益(746年-827年),字君羡,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唐朝诗人、宰相,大历年间著名诗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传达出对时间和空间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同时,诗中的“一点灵犀通碧落”等句子也体现了诗人对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哲学意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