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残月,残月几曾残。
明是上方秋色满,背人还照碧宵闲。
何不上天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目的解答需要考生有识记和理解的能力,能够准确理解诗歌的意思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注解,进行具体的分析。

“嘉定章小琴”,即嘉定人的小琴,小琴是明末诗人、戏曲作家。小琴的诗作,风格清新,语言明白流畅,不事雕琢,与当时一些纤巧绮丽的诗风形成鲜明对比。《拜月图》为小琴所作,描绘了一位女子拜月的场景。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节奏舒缓,读起来朗朗上口。

第一句“拜残月”,写女史拜月的场景。这里的“拜”字,既表现了人物虔诚的态度,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孤寂和苦闷。

第二句“残月几曾残”,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女史对月亮残缺的感慨。这里的“几曾”二字,不仅强调了时间的流逝,更突出了月亮残缺的无奈与悲哀。

第三句“明是上方秋色满”,进一步描绘了女史所处环境的美好。这里的“明是”二字,不仅强调了环境的明亮,更突出了女史心境的豁达与乐观。

尾句“背人还照碧宵闲”,写女史背对着人独自欣赏明月的情景。这里的“还”字,不仅强调了时间的推移,更突出了女史对孤独的淡然与释然。而“照碧宵闲”则形象地描绘了明月高悬、清辉洒落的宁静美景。

【答案】

①“拜残月”:拜月,即向月亮行礼,这里暗指女史在月下思念丈夫。

②“残月几曾残”:残月,即月亮残缺不全,这里指月亮被云遮住,不能完整地照亮人间。

③“明是上方秋色满”——“上方”:古代传说月中有桂树,所以称月中为“桂窟”。《太平御览》引汉应劭《风俗通》说:“武帝时,西王母来至长安。”又引《汉武帝故事》:“帝尝夜与王母会,于宫中设天桃、太华诸果数斛。”《汉书.淮南王刘安传》说:“八月,上有浮来山杯渡,广出千馀里,乘舆幸其上,盖因仙家之属以望神仙也。”此诗中的“上方”就是浮来山的桂窟。这句是说,月亮虽然残缺,但天上的桂树仍然枝繁叶茂,秋色依然满溢。

④“背人还照碧宵闲”:这句意思是说,尽管女史背对着人独自欣赏明月的情景,但她的心情却如此恬淡闲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