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珠碧霞犀,犹是母所授。
绣补炫锦鸡,新自粤西购。
一手搴颔髭,一手振袍袖。
打鼓唱迎神,红毡齐泥首。
上头艺红香,中间酌黄酒。
青箬苞黍粽,紫丝络莲藕。
大父在前跪,诸孙跪在后。
森森排竹笋,依依伏杨柳。
新妇外曾孙,是婆定昏媾。
阿端年始冠,昨年已取妇。
随兄擎腰扇,阿和亦十五。
长樛次当孙,此皆我儿女。
青青秀才衣,两弟名谁某。
少者新簪花,捧觞前拜手。
次第别后先,提抱集贱幼。
一家尽偕来,只恨不见母。
母在婆最怜,刻不离左右。
今日母魂灵,得依太婆否?
树静风不停,草长春不留。
世人尽痴心,乞年拜北斗。
百年那可求,所愿得中寿。
谓儿报婆恩,此事难开口。
求母如婆年,儿亦奉养久。
儿今便有孙,不得母爱怜。
爱怜尚不得,那论贤不贤。
上羡大父福,下伤吾母年。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的家祭过程,以及他对母亲的思念和祝福。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挂珠碧霞犀,犹是母所授。(挂珠碧霞犀,象征着母亲对子女的爱。)
绣补炫锦鸡,新自粤西购。(绣补炫锦鸡,意味着母亲精心挑选的礼物。)
一手搴颔髭,一手振袍袖。(一手搴颔髭,表现了祭祀者虔诚的态度;一手振袍袖,表现出庄重的气氛。)
打鼓唱迎神,红毡齐泥首。(打鼓唱迎神,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红毡齐泥首,展示了祭祀时的盛况。)
上头艺红香,中间酌黄酒。(上头艺红香,意味着祭祀者在神前献香;中间酌黄酒,表达了祭祀者的敬意。)
青箬苞黍粽,紫丝络莲藕。(青箬苞黍粽,意味着粽子是母亲亲手制作的;紫丝络莲藕,意味着莲藕是母亲亲手采摘的。)
大父在前跪,诸孙跪在后。(大父在前跪,表示尊敬长辈;诸孙跪在后,表示孝顺子孙。)
森森排竹笋,依依伏杨柳。(森森排竹笋,意味着竹子挺拔向上;依依伏杨柳,意味着柳枝柔美飘逸。)
新妇外曾孙,是婆定昏媾。(新妇外曾孙,意味着新娘是婆家的儿媳;是婆定昏媾,意味着婚礼是传统的婚礼。)
阿端年始冠,昨年已取妇。(阿端年始冠,意味着阿端已经长大了;昨年已取妇,意味着去年已经结婚。)
随兄擎腰扇,阿和亦十五。(随兄擎腰扇,意味着跟随兄长一起行动;阿和亦十五,意味着阿和十五岁了。)
长樛次当孙,此皆我儿女。(长樛次当孙,意味着长房的儿子孙子都是我的孩子;此皆我儿女,意味着这些孩子都是我的子女。)
青青秀才衣,两弟名谁某。(青青秀才衣,意味着穿青色的秀才服装;两弟名谁某,意味着有两个弟弟的名字未知。)
少者新簪花,捧觞前拜手。(少者新簪花,意味着年轻的人刚戴上花;捧觞前拜手,意味着捧着酒杯向前叩头。)
次第别后先,提抱集贱幼。(次第别后先,意味着按照顺序分别后;提抱集贱幼,意味着把年纪小的孩子抱在一起。)
一家尽偕来,只恨不见母。(一家尽偕来,意味着全家人一起来到这里;只恨不见母,意味着只遗憾没有见到母亲。)
母在婆最怜,刻不离左右。(母在婆最怜,意味着母亲在婆婆身边最被疼爱;刻不离左右,意味着一刻也离不开婆婆的身边。)
今日母魂灵,得依太婆否?(今日母魂灵,意味着今天的鬼魂依附在婆婆的灵魂里;得依太婆否?,意味着能否得到婆婆的庇佑?)
树静风不停,草长春不留。(树静风不停,意味着树叶静静地摇曳着;草长春不留,意味着春天的景色永远不会消失。)
世人尽痴心,乞年拜北斗。(世人尽痴心,意味着世间的人们都在祈求长寿;乞年拜北斗,意味着向北斗星祈祷长寿。)
百年那可求,所愿得中寿。(百年那可求,意味着百年难逢的机会;所愿得中寿,意味着希望获得最高的长寿。)
谓儿报婆恩,此事难开口。(谓儿报婆恩,意味着告诉孩子回报婆婆的恩情;此事难开口,意味着这件事很难说出口。)
求母如婆年,儿亦奉养久。(求母如婆年,意味着像婆婆一样照顾母亲;儿亦奉养久,意味着也要长期照顾母亲。)
儿今便有孙,不得母爱怜。(儿今便有孙,意味着现在有了儿子和孙子;不得母爱怜,意味着不能享受母亲的爱护。)
爱怜尚不得,那论贤不贤。(爱怜尚不得,意味着连基本的爱护都做不到;那论贤不贤,意味着还有什么资格去评价一个人是否贤德呢?)
下伤吾母年。(上羡大父福,意味着羡慕大父的幸福;下伤吾母年,意味着悲伤自己母亲的年岁增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