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桃弧展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
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

【注释】

筚路:柴车。桃弧:用桃木做的弓,这里泛指武器、仪仗之类。展转迁:辗转迁移。南来:南下。一千年:自春秋战国以来约一千年时间。方言:当地的语言。足证:足以证明。中原:指黄河中下游一带,今河南、山西一带。礼俗:礼仪风俗。犹留:还保留着。三代前:指夏、商、周三个朝代之前。

【赏析】

此诗为戊戌变法失败后所作。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1898年6月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推动下开始的一次旨在进行政治改革的变法运动。变法失败后,诗人流亡日本,写下此诗。

“筚路”即柴车。柴车与桃木制作的武器、仪仗之类一起,象征清王朝的衰败。“南来”即南下。诗人自比亡国者后裔,故云:“远过一千年”。从字面看,诗人似乎在写历史,实则是在抒发亡国之痛。

“方言”即当地的话,“足”,足以,“证”证明,“中原”,“足证”,说明。此句是说:这些方言足以证明中原的语言和习俗。诗人认为,中原地区的语言和习俗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

“礼俗”,指礼仪风俗。“犹留”,尚且保留,“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论语》记载:“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所说的“损益”,是指对夏、商、周三代礼制的增减修改。此句是说:这些礼仪风俗还保留在夏、商、周三代之前。

【译文】

破旧的车子上插着桃木制成的武器和仪仗,辗转迁移到南方已经过了一千年。当地方言足以证明中原的语言和习俗,礼节风俗仍然保留在夏、商、周三个朝代之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