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地难偿债,台高到极天。
行筹无万数,纳币一千年。
恃众忘峰虿,惊人看雀𪄟。
伤心偿博进,十掷軏成鞬。
【注释】
①括地:括收土地。债:指战争赔款。
②台高:即“台高悬”。极天:极目远望,形容地势的高峻。
③行筹:指筹画策略,谋划。
④軏(zhōu):一种弓。𪄟(cháng):一种箭。
⑤博进:用钱买官。
⑥十掷軏成鞬(jiān):“十中一”的典故。意思是十次射箭九次不中,而一次命中。比喻赌博中的输赢无常,不能指望。
【赏析】
此诗是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三年(1894-1897)所作的《马关纪事》三首之三,诗题下注“光绪二十年八月十三日作”。诗人借咏史抒怀,表达了甲午战后中国遭受侵略者的欺凌与压迫,以及中国人民在屈辱中觉醒,奋起反抗的强烈愿望。
前四句写台湾割让后的形势,意在说明台湾割让以后,清政府仍然要向日本偿付巨额赔款,而且时间之久,无法偿还。后四句写台湾割让以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对日本的依赖,以及对台湾人民的剥削压迫。最后两句以赌气的口吻表示了人民不甘屈服、坚决抗暴的决心。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押平声韵,格律严整。全诗运用对比手法,前四句写台湾割让以后,清政府仍然要向日本偿付巨额赔款,而且时间之久,无法偿还;后四句写台湾割让以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对日本的依赖,以及对台湾人民的剥削压迫,最后两句以赌气的口吻表示了人民不甘屈服、坚决抗暴的决心。
诗中“恃众忘峰虿,惊人看雀𪄟”二句,语意奇峭。这二句的意思是说,仗着人多势众,忘记了螳螂捕蝉的寓言故事,令人震惊的是看那雀儿啄食的样子。这是诗人自况。因为当时清政府对外妥协投降,对内贪污腐化,欺上瞒下,上下狼狈为奸,作者深感痛心,所以借用这个典故来讽刺时弊。
此诗语言精当,寓意深刻,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