蕞尔句骊国,群知国必亡。
本图防北狄,迁怒及西皇。
患转深蝉雀,威终让虎狼。
弟兄同御侮,莫更祸萧墙。
【注释】
蕞尔:渺小;句骊国,古国名。
群知:众人都知道。
本图:本意。
迁怒:转移愤怒。
西皇:指周朝的末代皇帝周赧王。
患转深蝉雀:祸患转移到细小的蝉和雀头上。
威终让虎狼:最后只能任凭虎狼欺凌。
弟兄同御侮:兄弟共同抵御外侮。
莫更祸萧墙:不要再在宫廷之内发生祸事。
【赏析】
此诗是光绪二十年(1894)至二十三年(1897)作者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作的一组纪事诗。《马关条约》签订后,诗人忧心国运,写下了这首诗。全诗四句,每两句一韵。第一句写句骊国小国弱兵,人人知其必亡;第二句言国人本意是防御北方的异族入侵者,却把仇恨转移给南方的邻国;第三句说祸患已经转移到细小的动物身上(即“患转深蝉雀”),而国家最终要被强大的敌人所欺凌;第四句写兄弟同心协力抵御外侮,不要再在朝廷内部再发生祸乱的事了。这组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及对民族危机的忧虑。
《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朝政府战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使诗人忧心忡忡。他看到句骊国虽小,但人人都知道它必定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国家却有许多人误认北狄为敌,将侵略者的矛头指向远方的敌人,而不是内讧,这种态度是十分危险的。诗人认为,国家的祸患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不仅祸患转嫁到了小小的生物身上,而且连国家也变成了虎狼之邦,任凭虎狼欺凌,最后只能成为它们的食物。然而,国家毕竟还有团结御侮的希望,所以诗人劝勉人们要同心协力,保卫祖国,不要在朝廷内部自相残杀。诗人以“同胞”自比,表示对国家的关心和忧虑。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当时清政府的投降行为十分愤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既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