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泪填东海,而今月一圆。
江流仍此水,世界竟何年。
横折山河影,谁攀阊阖天?
增城高赤嵌,应照血痕殷。
注释:
洒泪填东海,而今月一圆。
江流仍此水,世界竟何年。
横折山河影,谁攀阊阖天?
增城高赤嵌,应照血痕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三年所作。五月十三夜江行望月,以望月为题,抒发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之情。全诗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和忧虑。
“洒泪填东海”,诗人以泪水填充东海,表达了他对祖国深沉的眷恋和热爱之情。这里的“东海”象征着广阔的国土和人民的希望,而诗人则用泪水来表达他对这些美好事物无法实现时的遗憾和无奈。
“而今月一圆”,诗人感叹如今月亮圆满,却看不到自己国家的繁荣昌盛,表达了他的失望和痛苦。这里的“圆”象征着和平、安宁和繁荣的生活,而诗人则用它来反衬自己国家的困境和不幸。
“江流仍此水,世界竟何年。”这句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不确定的忧虑。这里的“此水”指的是长江,而诗人则用它来比喻自己所在的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不安。
“横折山河影”,诗人通过横切山河的形象描绘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这里的“山河影”象征了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荣辱,而诗人则用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谁攀阊阖天?”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和焦虑。这里的“阊阖天”是古代神话中的神门,象征着神秘和不可预知的未来。而诗人则用它来提问,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
“增城高赤嵌”,诗人通过对增城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和憧憬。这里的“增城”是指厦门岛,是福建省的著名景点之一。而诗人则用它来描绘自己心中的美丽愿景和美好期待。
“应照血痕殷”,诗人通过对鲜血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忧虑。这里的“血痕”象征着战争和苦难,而诗人则用它来比喻自己国家的遭遇和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