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特生竹,只影谁周遮。
转伤末俗偷,本拨伤萌芽。
莫惨然豆萁,莫怪歌梅花。
同气且如此,遑复论其他。
我愿举世人,家产一丛竹。
俾看枝叶茂,相与感心目。
更吹比竹声,埙笛和相逐。
三叹还君图,此愿何由足。

丛竹图为金光禄素中题

注释:这是一首七言诗,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赞美。

赏析: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譬如特生竹,只影谁周遮”,以竹子为比喻,赞美其独特之处。竹子的生长速度极快,短短一年即可成林,而其枝干却极为粗壮,可以支撑整个竹林。这种生长速度和坚韧品质,都与竹子的特性相吻合。

第三句“转伤末俗偷,本拨伤萌芽。”则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认为人们过于追求名利,忽视了自然之美,导致自然之美被破坏。这句话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第四句“莫惨然豆萁,莫怪歌梅花。”是诗人对同气相求的理解,认为同气之人应该相互扶持,共同成长。这里的“豆萁”是指古代兄弟之间互相帮助的故事,而“梅花”则是诗人自喻,表示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不屈不挠。

第五句“同气且如此,遑复论其他。我愿举世人,家产一丛竹。”则是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他希望所有人都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竹林,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志向。这里的“家产一丛竹”可以理解为拥有一片竹林作为自己的财产,也可以理解为拥有一片竹林的精神寄托。

第六句“俾看枝叶茂,相与感心目。”是诗人对读者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并感受到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就像看到一片茂盛的竹林一样。

第七句到第十句是诗人对竹子的赞美和期望的具体描写。他希望读者能够欣赏竹子的美丽,感受它的坚韧和生命力。同时,他也希望读者能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护和保护这片竹林,让这片竹林能够茁壮成长,成为自然界的宝贵财富。

最后一句“更吹比竹声,埙笛和相逐。”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他希望自己的未来如同竹子一般坚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勇往直前,不被挫折所击败。同时,他也希望自己的未来能够像竹子一样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发展壮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