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头摇大扇,不如风自来。
细竹略成响,已荡疏襟开。
竹气况自凉,无风亦佳哉。
我行达淮颍,土性竹不栽。
得见三两竿,贵重如瑜瑰。
寓斋偶具此,虽少有即佳。
经春更添笋,绿荫将成堆。
呼童日抉灌,相对时衔杯。
故山足千亩,一一惊春雷。
胸吞不能尽,多者伐作柴。
其下坐故人,念我应徘徊。
【注释】
院斋纳凉杂成 二首:这是组诗中的第二首。
平头摇大扇,不如风自来:我平头的大扇子已经摇得够快的了,还是不如风吹来的舒服。
细竹略成响,已荡疏襟开:细竹随风微微摇曳,发出细微的响声,已经把我那宽松的衣襟都打开了。
竹气况自凉,无风亦佳哉:竹子本身散发着凉爽的气息,即使是没有风的时候也非常好。
我行达淮颍,土性竹不栽:我走到淮河、颖水一带(这里指安徽)去,发现这里的土质并不适合种竹,所以不能在那里栽种竹子。
得见三两竿,贵重如瑜瑰:在山中偶然见到了两三根高大挺拔的竹子,它们就像美玉一样珍贵。
寓斋偶具此,虽少有即佳:我的书斋里有了这几根竹子,虽然不多但也很美好。
经春更添笋,绿荫将成堆:到了春天,这几根竹子又生出了嫩笋,绿色的树荫已经长得非常茂密了。
呼童日抉灌,相对时衔杯。故山足千亩,一一惊春雷:叫仆人每天挖土培壅,我们一边喝着酒一边聊天,仿佛听到远处山间传来阵阵春雷。
胸吞不能尽,多者伐作柴:我的心胸宽广,无法容纳这些美景和乐趣,如果竹子太多就会砍下来做柴烧火。
其下坐故人,念我应徘徊:我坐在山脚下,想到我的老朋友应该还会在这里徘徊。
【赏析】
《院斋纳凉杂成》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诗,作者借对竹林的喜爱,抒发了对朋友的怀念。全诗以写景为线索,通过对竹林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怀。
第一句“平头摇大扇,不如风自来”,诗人把自已比作风,用“平头大扇”比喻自己,说“摇大扇”不如“风自来”。这是说,只有大自然的风才是最舒适的。
第二句“细竹略成响,已荡疏襟开”,是说细竹随风微摇,发出轻微的声响,已经使宽大的衣服敞开了。这句写出了竹林的清幽与宁静。
第三句“竹气况自凉,无风亦佳哉”,进一步点明主题。竹子散发清香,即使没有风也非常好。这里突出竹子的清香。
第四句“我行达淮颍,土性竹不栽”,说作者来到淮河、颖水一带(这里指安徽),发现这里的土质并不适宜种植竹子,所以不能在那里栽种。
第五句“得见三两竿,贵重如瑜瑰”,说见到几根高大挺拔的竹子,就像美玉一样珍贵。
第六句“寓斋偶具此,虽少有即佳”,说书斋里偶尔有这样的竹子,虽然不多但是很美好的。
第七至九句写夏天的竹林景色。“经春更添笋,绿荫将成堆”,说经过春天的雨水滋润,这些竹子又长出了很多嫩笋,绿色的树叶已经长得非常茂盛了。“呼童日抉灌,相对时衔杯”,让仆人每天挖土培壅,我们一边喝着酒一边聊天。“故山足千亩,一一惊春雷”,说我站在山下,想到我的朋友应该在山中徘徊。最后两句写冬天的竹林景色。“胸吞不能尽,多者伐作柴”,说我的心胸广阔,无法容纳这些美景和乐趣,如果竹子太多就把它砍下来做柴烧火。“其下坐故人,念我应徘徊”,说在山脚下坐着我的老朋友,想到我一定会在那里徘徊。
这首诗通过对比春夏秋冬四季竹林景色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