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作者何纷纷,牛毛麟角谁能分。
文人傅否生未必,要在光脑能常存。
先生往矣遗稿在,我得读之从后昆。
岂其天意假司命,乃遣大雅来扶轮。
文章可解妙难解,望候但觉春温温。
慨然想见公为人,坐公读书秋树根。
不疏不园邻郑村,村人往往罕识面,键关晤对惟皇坟。
界除一切可已事,放作百劫难刊文。
铸山煮海富研述,四始六际逾纷纶。
上追申克溯元本,下揖亨苌相讨论。
十年书成付庭鲤,六经未有如诗尊。
乃知文字有元气,得古独厚方深醇。
瓣香欲祝来已晚,私淑尚有伊川孙。
是真窥见法眼藏,不轿皇甫来韩门。
三时抱简声常吞,先生赍志良苦辛。
方今幸值右文代,石渠众彦趋如云。
此书一出有目见,先遣雅奏从天闻。
一编家置意中事,但恨不及当公身。

这首诗是汪松溪遗集的序言,也是对汪松溪及其作品的赞美与怀念。下面我将逐句进行解读,并加上注释和赏析:

  1. 近世作者何纷纷,牛毛麟角谁能分。
    【解析】“近世作者”指的是在现代文学界活跃的人,而“牛毛麟角”比喻极其稀少且珍贵的人或作品。诗人感慨于当代文人众多却难以分辨其高下。

  2. 文人傅否生未必,要在光脑能常存。
    【解析】这里提到“傅否生”,可能是一个特定的人物或者是一个泛指,表达的是文人是否能够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比如电子媒介)保存自己作品的观点。

  3. 先生往矣遗稿在,我得读之从后昆。
    【解析】表达了对已故学者汪松溪先生的思念之情,同时表达了自己有幸能够阅读到他的遗稿。

  4. 岂其天意假司命,乃遣大雅来扶轮。
    【解析】这里用“天意”、“司命”等词汇,表达了对天意的敬畏以及对这位大文豪去世的惋惜。同时,也表明了他认为这位大文豪的出现是天意安排,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5. 文章可解妙难解,望候但觉春温温。
    【解析】这句话表达了对汪松溪先生作品深刻的理解和欣赏,认为他的文章既深刻又富有美感,让人感到温暖如春天。

  6. 慨然想见公为人,坐公读书秋树根。
    【解析】诗人想象着汪松溪先生的形象,仿佛就坐在他读书的地方——秋天的树根旁。这种想象充满了敬仰和怀念。

  7. 不疏不园邻郑村,村人往往罕识面,键关晤对惟皇坟。
    【解析】这里的“疏不间亲”是指人际关系中要讲究礼节,不能过于疏离;“邻郑村”则可能意味着汪松溪先生与周边的村落有着紧密的联系,他的作品深受周围村民的喜爱。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他作品的推崇以及对与周围人的交往的珍视。

  8. 界除一切可已事,放作百劫难刊文。
    【解析】这里的意思是说,将一切琐碎的事情都抛诸脑后,将重要的文化传承下来,即使历经百年也不会消失。诗人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9. 铸山煮海富研述,四始六际逾纷纶。
    【解析】这句话描述了汪松溪先生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深厚造诣,他像铸造高山、煮海一样地深入研究学问,而且涉及的范围极广,从《四书》、《五经》到各种学术流派都有涉猎。

  10. 上追申克溯元本,下揖亨苌相讨论。
    【解析】这里的“申克”和“亨苌”都是古代的著名学者,他们被用来代表学术界的权威。诗人表达了对这些学者的尊敬和对他们学术成就的认可。

  11. 十年书成付庭鲤,六经未有如诗尊。
    【解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汪松溪先生作品的高度赞扬,认为他的诗歌比六经还要尊贵。

  12. 乃知文字有元气,得古独厚方深醇。
    【解析】这句话表达了对汉字文化精髓的深刻理解,认为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13. 瓣香欲祝来已晚,私淑尚有伊川孙。
    【解析】这里的“伊川”指的是宋代哲学家程颐,他是孔子学说的忠实继承者和发展者,被誉为“程门立雪”中的楷模。诗人用“瓣香欲祝”表达了对程颐的崇敬之情;而“私淑”则是对那些虽然未直接受业但依然仰慕其学问的人的一种尊称。

  14. 是真窥见法眼藏,不轿皇甫来韩门。
    【解析】这里的“法眼”通常指禅宗中洞察事物本质的智慧,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这种智慧的渴望和追求。而“皇甫”和“韩门”则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人物或学派,这里用来象征某种知识或思想体系。

  15. 三时抱简声常吞,先生赍志良苦辛。
    【解析】这句话表达了对汪松溪先生一生坚持写作、传播知识的精神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感受,即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需要有坚韧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

  16. 方今幸值右文代,石渠众彦趋如云。
    【解析】“右文”指的是以文化为重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石渠”则是指皇家藏书之地,象征着文化的权威和地位。诗人用“右文代”来强调当前的时代背景是以文化为核心的时代,而“石渠众彦”则代表了这个时代的学者们,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17. 此书一出有目见,先遣雅奏从天闻。
    【解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作品能够得到认可和传播的喜悦和自豪。同时,也表达了对读者的期待和希望。

  18. 一编家置意中事,但恨不及当公身。
    【解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亲自参与创作而深感遗憾。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惋惜之情,因为自己没有机会亲身经历这个过程。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和怀念汪松溪先生的佳作。它通过对汪松溪先生作品的评价,以及对其生平事迹的回忆和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这位伟大学者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学术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