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险首江,长淮限如阈。
淮流苦浩漫,拒以山突兀。
禹迹埋峰腰,丁斧碎山骨。
水底合翠釜,云中峙金阙。
倒激万丈潭,苍兕下据窟。
有险人乃争,蛮触斗出没。
一从孙曹来,屡作扬尘堀。
寿阳南北冲,失此城势杌。
神怪纷推拿,英灵动震咄。
当其作势时,淮服欲掀揭。
承平既有年,空此镇峣阢。
词客欣弄嘲,布帆快飞越。
山腴发婵娟,水媚荡沕滑。
双城落天半,倒影辨窊凸。
人言刘安升,于此去飘忽。
秘迹一以传,流羡渺难歇。
风利欠幽寻,神游付芒惚。

【注释】

夹石:位于安徽寿县,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遗迹。

东南险首江,长淮限如阈:指大别山南面是长江,北面被淮南丘陵所环绕。

淮流苦浩漫,拒以山突兀:指大别山高耸入云,阻挡了汹涌澎湃的淮河水。

禹迹埋峰腰,丁斧碎山骨:相传大禹治水时曾用巨斧劈山,将山脊劈成两半,因此山峰像人的身体,峰腰像人的腰部。

水底合翠釜,云中峙金阙:指山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中的玉釜、金阙。

倒激万丈潭,苍兕下据窟:形容瀑布从高处直泻而下,气势磅礴。

有险人乃争,蛮触斗出没:指险峻的地方,人们争相前往;而蛮夷之地则常常发生争斗。

一从孙曹来,屡作扬尘堀:指自从孙叔敖来到此地后,这里经常发生争执和争斗。

寿阳南北冲,失此城势杌:意思是说如果寿阳县失去了这样的地势优势,就会失去它的地位。

神怪纷推拿,英灵动震寗:意思是说这里的神灵怪异现象繁多,英灵之气震动天地。

当其作势时,淮服欲掀揭:意思是说当大禹治水时,他的力量强大到几乎要掀起地面。

承平既有年,空此镇峣阢:意思是说经过长时间的统治,这里的城镇依然显得雄伟壮丽。

词客欣弄嘲,布帆快飞越:意思是说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作对,尽情地享受着美好的时光。

山腴发婵娟,水媚荡沕滑:意思是说山峦丰满美丽,水流清澈柔顺。

双城落天半,倒影辨窊凸:意思是说两座城市如同天上的双星般耀眼,倒影在水面上清晰可见。

人言刘安升,于此去飘忽:意思是说人们传说刘安曾在这里升仙而去。

秘迹一以传,流羡渺难歇:意思是说这里的神秘传说一直流传下去,令人羡慕不已。

风利欠幽寻,神游付芒惚:意思是说虽然这里的风景秀丽迷人,但要想真正领略它的韵味还需深入其中。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大别山风光的七言律诗。诗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第一句“夹石”,点明地点。“东南险首江,长淮限如阈”两句,描绘了大别山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大别山坐落在东南方向,是长江的屏障;而它的南面又被淮南丘陵所环绕。这两句话为下文描绘大别山的美丽景色做了铺垫。

诗人详细描述了大别山的地貌特征。“淮流苦浩漫,拒以山突兀”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大别山高耸入云的特点。而“禹迹埋峰腰,丁斧碎山骨”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大别山的险峻程度。这些描述都为下文的描绘做好了铺垫。

第三联“水底合翠釜,云中峙金阙”两句,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大别山周围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大别山的壮美景观,还赋予了它神秘莫测的气质。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大别山的瀑布景象。“倒激万丈潭,苍兕下据窟”两句,将瀑布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一从孙曹来,屡作扬尘崛”两句,则暗示了这个地区的历史悠久和繁荣昌盛。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对历史典故和传说的引用,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寿阳南北冲,失此城势杌”一句,意味着如果寿阳县失去了这样的地理优势,就会失去它的地位。而“风利欠幽寻”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