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雨江上至,白云飘满楹。
风色乱庭绿,群鸟号归声。
初响极輣轧,末势犹砰訇。
人意各敛愕,土气流炎腥。
须臾黑阴过,缕缕天开青。
长虹东岭出,雨脚西山明。
顿觉葛衣薄,坐对疏帘清。
快哉消积暑,况乃惬农情。
【解析】
此诗写雨。全诗共八句,前六句以“飞”“飘”“乱”等词描绘了细雨纷飞、白云缭绕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后两句则由景入情,表达了诗人对农事的担忧和对农民的关切之心。
“飞雨江上至”,细雨如丝,纷纷落下,江面被笼罩在一层薄雾中。“白云飘满楹”,雨中的白云,像一片白色的帘幕。“风色乱庭绿”,雨打庭园,绿叶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初响极輣轧,末势犹砰訇”,雨声开始时低沉,结束时响亮。“人意各敛愕”,人们的心情都变得沉重起来。“土气流炎腥”,空气中充满了燥热与沉闷的气息。“须臾黑阴过,缕缕天开青”,不一会儿,乌云散去,天空重新变得明亮起来。“长虹东岭出,雨脚西山明”,彩虹出现在东方的山峰之上,雨点打在西边的山坡上,显得格外清晰。“顿觉葛衣薄,坐对疏帘清”,诗人感觉到身上的葛衣似乎薄了一层,于是坐下来,面对窗户,欣赏外面的景色。“快哉消积暑,况乃惬农情”,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心情无比舒畅,也让人感受到农民们丰收的喜悦。
【答案】
译文:
细雨纷纷落在江面上,白云飘飘,像一片白帘。风吹动院内绿树摇曳,鸟儿鸣叫归巢。雨声起初低沉而有力,后来却响亮而有节奏。人们都变得忧郁起来,空气闷热。不久乌云散去,天空重新变得明亮起来。彩虹出现在东方的山峰之上,雨点打在西边的山坡上,显得格外清晰。诗人感觉到身上的葛衣似乎薄了一层,于是坐下来,面对窗户,欣赏外面的景色。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心情无比舒畅,也让人感受到农民们丰收的喜悦。
赏析:
本诗是一首描写喜雨的咏物诗。诗的前半部分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一场及时雨带来的变化。细雨纷纷落在江面上,白云飘飘,像一片白帘。风吹动院内绿树摇曳,鸟儿鸣叫归巢。雨声起初低沉而有力,后来却响亮而有节奏。人都变得忧郁起来,空气闷热。不久乌云散去,天空重新变得明亮起来。彩虹出现在东方的山峰之上,雨点打在西边的山坡上,显得格外清晰。诗人感觉到身上的葛衣似乎薄了一层,于是坐下来,面对窗户,欣赏外面的景色。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心情无比舒畅,也让人感受到农民们丰收的喜悦。
这首诗写雨。全诗共八句,前六句以“飞”“飘”“乱”等词描绘了细雨纷飞、白云缭绕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后两句则由景入情,表达了诗人对农事的担忧和对农民的关切之心。
从结构上来说,全诗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前六句为第一层次,是写景的部分。诗人用飞、飘、乱、云、风、绿、鸟等词,将春雨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后四句为第二层次,是抒情的部分。诗人由景入情,表达了自己对农民的关心。
本诗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春夜细雨的景象。诗人抓住春天细雨的特点来写,运用丰富的色彩和声音,绘出了一幅生动的春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