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宣房未筑宫,下流春汛颇汹汹。
天心是要江河合,地势愁当湖海冲。
莫漫停桡赋花月,先教徙宅避鱼龙。
秋来更献平渠策,好共贤书达九重。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第一句“闻道宣房未筑宫”,闻是听说,道是说的意思,宣房即宣城府,未筑宫是还未筑成宫室。宣城县,今属安徽省。这里泛指江南某县,陈理堂是此县的学官。这句的意思是:听说宣城府还没有筑成宫室。诗人用“闻道”二字,表明自己得知这一消息的时间并不早,而“未筑宫”三字,又表明他对陈理堂归乡后所要面临的艰难困苦有着充分的估计。

第二句“下流春汛颇汹汹”,下流是指下游,春汛即春季的汛期。汹汹,水声大的样子。这句的意思是:下游春汛颇汹涌澎湃,波涛翻滚。“下流春汛颇汹汹”一句,既写景,又寓情。作者把下流春汛比作狂暴的江海,既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下流春汛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陈理堂归江南任的深切关切之情。

第三、四句“天心是要江河合,地势愁当湖海冲”。“天心”、“地势”两句,都是暗喻。天心,比喻皇帝的意志。这两句的意思是:天心是要江河合并,地势却愁当湖海冲击。这里的“天心”与“地势”之间,形成了一种对比关系,从而突出了陈理堂面临的困难和危险之重。从字面来看,似乎只是说陈理堂将要去一个险恶的环境,但实际上,作者更想表达的是:面对这种险境,他只有努力去适应它、战胜它,才能有所作为。

第五、六句“莫漫停桡赋花月,先教徙宅避鱼龙”。“莫漫”二字,语意双关,既指不要随意停泊船桨,以免耽误行程,也指不要只顾吟咏诗词来排遣离情,以致消磨时日。因为,“莫漫”还有“莫漫然”的意思,即不要漫不经心。“徒”在这里是副词,有白白地、徒劳无益之意。“赋花月”即吟咏诗词来排遣离情。“先教”二字,也是暗喻。“先教”,意为先让某人做。“徙宅”就是迁居。“避鱼龙”,就是避开鱼鳖等水族。这句的意思是:不要随意停泊船桨来排遣离情,而要先迁居以避鱼鳖之害。这两句是说陈理堂在江南任职,首先要做的是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和方法,不能消极等待,而要有积极的态度和行动。

最后两句“秋来更献平渠策,好共贤书达九重”。“秋来更献平渠策”中的“秋来”是时间词,“献”是动词,意思是:秋天到来的时候再献上治理河流的方略。“平渠策”即治理河渠的方案。“好共”二字,是祝愿的意味,“贤书”即书信、奏章。“达”是送达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等到秋天到来的时候再献上治理河渠的方案,希望你能够把它送到京城去。“达九重”,即送达宫廷深处,表示敬意和期望。“九重”为古代帝王居住之处,这里是借指皇帝。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质朴自然而又富于表现力。诗人在送别之际,既流露出自己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同时又寄予了他希望友人在江南任职中能有所作为的殷切厚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