啖雪龙庭十载馀,辞家犹忆建炎初。
两宫辛苦餐梨面,万里烟尘递蜡书。
事去仅归苏武节,身闲聊傍葛洪居。
汤阴祠墓还邻近,可共英灵感故墟。

【注】洪忠宣祠:指宋代名臣洪皓。

建炎初: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避难时,曾一度逃到南方,史称“建炎南渡”。

两宫:指金朝皇帝和宋朝皇帝。

汤阴:地名,位于河南省。

英灵感故墟:意思是使英魂感动于故土,也即怀念故土之情。

【赏析】

这是一篇七言律诗,写北宋名将岳飞之孙、南宋抗金名臣、忠臣洪皓的祠堂,并抒发他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首联写洪皓对建炎初年南渡时的怀念。“啖雪龙庭十载馀”,意思是说,我曾在北朝的皇宫里当差多年。“啖”是吃的意思。“龙庭”指北魏王朝,北魏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后,以“龙”为名,把洛阳改名为“洛阳宫”,又称“龙城”,所以后人称北魏朝廷为“龙庭”。“十载馀”指从公元435年起,一直到公元450年止,共十年之久。“建炎初”是南宋初期的建炎元年(1127),当时金兵入侵中原,宋朝被迫南渡,因此这里指的是宋高宗赵构即位之初。

颔联写南宋高宗赵构和钦宗皇帝赵桓在金兵入侵时,过着艰苦的生活,吃着清苦的面食。“两宫辛苦餐梨面”,意思是说,两位皇帝都过上了清苦的生活。“两宫”指金人占领下的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以及被金兵俘虏的南宋首都临安。“梨面”是北方的粗粮,用它来熬粥,叫做“梨粥”,是清苦的食物。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金军占领东京汴梁之后,钦宗皇帝赵桓被俘,宋高宗赵构只好带着皇后和儿子赵眘等南逃。一路上,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吃的都是清苦的梨粥。“万里烟尘递蜡书”,意思是说,在金兵的追击下,他们只能乘船沿长江东流,一路颠簸,渡过了长江西去,直到长江下游才安全抵达南京(今江苏南京)。途中,他们不得不冒着敌人的炮火,向宋廷传递书信,以便联络抗金力量。“蜡书”是古代一种用蜡封缄的文书,用来传递重要情报。

颈联写洪皓在金朝担任官职期间的遭遇。“事去仅归苏武节”,意思是说,自从投降金朝以后,他只得到了一个官衔,也就是汉朝时期的名将苏武的节杖。因为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后归来,仍保持原节。这里的“事去”是指投降的事发生。“身闲”是指他在金朝任职期间很清闲,没有参与什么大事。“葛洪居”是指他在金朝时隐居在福建的葛岭山中。“葛洪”是晋代著名的道士,他在福建建立了道教圣地葛岭,所以这里用“葛洪居”来比喻他隐居的地方。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自从投降金朝以后,他只得到了一个官衔,也没有参与什么大事,过着隐居的生活。

尾联写洪皓回到家乡后受到人们的尊敬。“汤阴祠墓还邻近”,意思是说他回到家乡汤阴县后,他的祠墓还靠近故乡。汤阴县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故里,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北宋文坛上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传诵千古,被誉为“文章巨公”,他的祠墓就在那里。“可共英灵感故墟”,意思是说,他可以和那些英勇的将士们一道,在这里纪念那些为国家捐躯的英烈们的墓地。

这首诗通过描写洪皓的生平事迹,表达了作者对他为国家和民族所做的贡献的崇敬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是一篇爱国主义诗歌,它歌颂了那些英勇的将士们为国家而献身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