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负郭水为邻,水上垂杨系马频。
寻遍旧踪疑隔世,画来秋色借全身。
池台入瞑难留客,鱼鸟能愁不近人。
若说西湖似西子,此时意态祇宜颦。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游漪园时所作。全诗以“寻遍旧踪疑隔世”为关键句,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和往昔时光的无限怀念之情。

名园负郭水为邻,水上垂杨系马频。
名园:指杭州西湖上的苏堤、白堤等风景名胜区。
负郭:靠近城郭,这里指靠近湖边。
垂杨:杨柳。
系马:拴住马。

寻遍旧踪疑隔世,画来秋色借全身。

寻遍旧踪:意思是走遍了曾经游玩过的地方。
疑隔世:怀疑自己好像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画来秋色:用画笔将秋天的景色描绘出来。
借全身:指把秋天的景色画得惟妙惟肖。

池台入瞑难留客,鱼鸟能愁不近人。

池台:指游湖时欣赏的园林建筑。
入瞑:进入晚上的时候。
难留客:难以留住客人。
鱼鸟能愁不近人:鱼儿和鸟儿能够感到忧愁而不接近人。

若说西湖似西子,此时意态祇宜颦。

若说:如果这样说的话。
似西子:像西施一样美丽。
此时:现在这个时候。
意态:神情姿态。
祇宜颦:只应该皱起眉头。

【注释与分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在游漪园时所作。全诗紧扣“寻遍旧踪疑隔世,画来秋色借全身”这一主题,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和往昔时光的无限怀念之情。

第一句“名园负郭水为邻”,直接点明了地点是西湖附近的苏堤和白堤等风景名胜区。这里的“名园”并非指真正的园林,而是指那些如画的风景名胜区,它们与城市紧密相连,仿佛是城市的一部分,因此被称为“名园”。这种写法既形象又生动,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西湖之中。

第二句“水上垂杨系马频”,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美好的画面。诗人坐在船上,欣赏着美丽的湖景,不时地欣赏着垂柳依依的风情,同时,他也不忘给自己的小马系上一个安全的马鞍。这个细节既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也展现了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

第三句“寻遍旧踪疑隔世”,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往事的回忆之情。他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充满了回忆,仿佛穿越到了过去。这种怀旧之情不仅体现在对景物的描述上,更体现在诗人的情感表达上。他仿佛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日子,再次感受着那份宁静与美好。

第四句“画来秋色借全身”进一步强调了西湖的美丽与诗意。他用画笔将秋天的景色描绘出来,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同时,他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画中,让画中的景色更加生动和真实。这种艺术创作的方式既体现了他的才华横溢,也体现了他对美的执着追求。

第五句“池台入瞑难留客”,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留恋之情。他看着夕阳西下,心中不禁感叹时间的流逝和美景的易逝。他想要留住这美好的时刻,但无奈时间总是无情地流逝,让他无法再留连忘返。这种感慨既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之情,也反映了他对生活无常的认识。

最后一句“鱼鸟能愁不近人”,则通过鱼儿和鸟儿的形象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体验。他看到鱼儿和鸟儿似乎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忧愁而不愿接近人类,这种情景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同时,这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因为虽然他努力去亲近自然界,但仍然感到被孤立和遗忘。

整首诗以“寻遍旧踪疑隔世,画来秋色借全身”为关键句,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和往昔时光的无限怀念之情。诗人通过对苏堤、白堤等风景名胜区的描写,以及通过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鱼儿和鸟儿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