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眼湖光接杳冥,此中波岸记曾经。
浪花自拍无人屋,树杪皆萦有蒂萍。
想到避灾闻痛哭,谁为守土告明廷?
凫鸥不解行人感,梅雨蘋风戏一汀。
鄱阳湖水大发,自木樨湾瑞洪至赵家汇田庐浸没,舟过感赋
【注释】:鄱阳湖:中国最大淡水湖。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鄱阳湖水大涨后,从木樨湾乘船经过瑞洪、赵家汇时所写。诗中通过“换眼”、“浪花”和“树杪”,写出了湖水上涨的壮观景象。“谁为守土告明廷?”一语,表达了作者对朝廷不能有效控制水灾的不满,也反映了当时百姓的痛苦与无助。
换眼湖光接杳冥,此中波岸记曾经。
浪花自拍无人屋,树杪皆萦有蒂萍。
想到避灾闻痛哭,谁为守土告明廷?
凫鸥不解行人感,梅雨蘋风戏一汀。
鄱阳湖水大发,自木樨湾瑞洪至赵家汇田庐浸没,舟过感赋
【注释】:鄱阳湖:中国最大淡水湖。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鄱阳湖水大涨后,从木樨湾乘船经过瑞洪、赵家汇时所写。诗中通过“换眼”、“浪花”和“树杪”,写出了湖水上涨的壮观景象。“谁为守土告明廷?”一语,表达了作者对朝廷不能有效控制水灾的不满,也反映了当时百姓的痛苦与无助。
【注释】 有为听浴词者嫌近熳亵 —— 这是一首写妇女沐浴的词,有为是词人的朋友。“有为”是“有为子”之误,“有为子”即作者自己,他当时任监察御史。这首词是作者在一次宴会上听到有人用俚俗的语言吟诵《春光既临》一词后,感到不伦不类而作的。“近”“亵”都是指其用词不当而言。 正之以雅:纠正他的文辞使之合乎规范。 絮扑东邻,艳阳斜、小浃罗衣香汗 —— 这里以喻意手法描写了一位美人在洗澡的情景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姜夔的《摸鱼儿·元夕》中的一句,全诗如下: ``` 闭春楼、小灯红吐,春烟楼外无数。 相思一夜情多少,应似鬓丝千缕。 张节度。 祇剩下、鸾箫蛟瑟无人觑。 凄凉旧谱。 任砖绣呀青,土花笑绿,白日响蛇鼠。 玄禽至,也解雕梁怨语。 朱门空锁高树。 自埋剑履歌尘散,销歇十年眉妩。 张节度。 又几遍、白杨风扫坟头路。 残红似雨。 拚一缕柔魂,冥冥雨里,化作纸钱去。 ``` 诗句注释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全诗分为四部分,分别对应四句诗句。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译文: 第一部分(第1-4句): 丝布皆可服,本自机上分。 注释:这里的“机”指的是纺织机,古代用来纺线的设备。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是丝还是布,都是机器上分开的原材料。 第二部分(第5-8句): 布作缟素色,丝成罗绮春。 注释:缟素是指白色,这里指白色的布;罗绮是彩色的丝织品,春季常用来制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1. 种王瓜篱豆诸蔬 - 种植王瓜和其他蔬菜,可能是为了日常食用或作为礼物。 2. 昔逮养亲日,灌园佐击鲜 - 过去在家照顾父母的日子,我帮助灌溉园子并采摘新鲜蔬菜。 3. 亲亡事奔走,忽忽二十年 - 母亲去世后,我到处奔波,恍如隔世一般,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4. 倦游返衡门,老圃聊息肩 - 我厌倦了旅行,返回家中的老园子休息。 5
长江风定水无波,岁晚天寒客又过。 注释:在风平浪静的江面上,岁月寒冷,冬天来临,我又一次路过这江边。 度:经过;次:一次。 人生那厌别离多:人生最讨厌的就是和亲人朋友离别。 赏析:诗人描绘了一幅送别图,画面是长江边上一个草亭,画中有江有山有树有帆,还有送别的人们。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诗人以江边送别为题,抒发了对人生离别的感慨
鄱阳湖水大发,自木樨湾瑞洪至赵家汇田庐浸没,舟过感赋 【注释】:鄱阳湖:中国最大淡水湖。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鄱阳湖水大涨后,从木樨湾乘船经过瑞洪、赵家汇时所写。诗中通过“换眼”、“浪花”和“树杪”,写出了湖水上涨的壮观景象。“谁为守土告明廷?”一语,表达了作者对朝廷不能有效控制水灾的不满,也反映了当时百姓的痛苦与无助
【译文】 美丽的鸟儿有好的配偶,鸣声相和。但为什么它们却要飞去呢?忽然间,抛弃了它们的平生伴侣!凤凰鸟的叫声始终不变,君子的心永远不变。所以,朋友的恩情和爱情十分深厚,过去一起睡过的床铺,现在还想着他。天上的明月在天上,地上的流水在地上。从秦州到蜀地的路并不遥远,但人们的心却不能互相靠近。春天桃花盛开,绿叶对青枝,多么美好啊!愿为岁寒三友的一员,与朋友共度晚年是多么合适啊! 【注释】 卓文君
【注释】《引玉集》是一本道教的文集,代序指代序文,“题《引玉集》”指题在《引玉集》上。麻姑和湘子都是传说中的仙人。 【赏析】这首诗是说:麻姑撒米做丹砂,湘子能开顷刻花。如此指头如此手,吟坛只许问仙家。麻姑撒米做丹砂,湘子能开顷刻花:麻姑用米饭来炼丹砂,湘子能用法术在顷刻之间使花朵盛开。这里把麻姑和湘子的本领夸张了。如此指头如此手:指手指和手掌都像麻姑和湘子一样。只许:只能。问仙家:向神仙请教
【注释】: 金针:喻指才艺。云锦裳:喻指美丽的衣裳。驱使:使动用法,使…行动,使…动起来。化境:指艺术境界、意境。偃师倡:指演奏音乐的人,也比喻擅长文艺的艺人。 【赏析】: 此为题《引玉集》代序的第一首,诗人借咏物抒怀,以“金针”喻指才艺,以天孙云锦裳喻指美丽的衣裳,以此开篇,既形象生动,又新颖贴切,引人入胜。以下三句,诗人以“驱使诗魂”、“鱼龙曼衍”
注释:三年来,纸叶都被浪费在雕刻上,补天修月的事情遥不可及。何处才能找到风骚,我只有依靠《引玉集》这样的书,才能找到灵感。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执着,他希望借助书籍的力量,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创作能力。同时,他也对那些浮华、浅薄的文学作品表示不满,认为它们不能真正满足人们对文学的需求。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刻
长江风定水无波,岁晚天寒客又过。 注释:在风平浪静的江面上,岁月寒冷,冬天来临,我又一次路过这江边。 度:经过;次:一次。 人生那厌别离多:人生最讨厌的就是和亲人朋友离别。 赏析:诗人描绘了一幅送别图,画面是长江边上一个草亭,画中有江有山有树有帆,还有送别的人们。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诗人以江边送别为题,抒发了对人生离别的感慨
【注释】: 金针:喻指才艺。云锦裳:喻指美丽的衣裳。驱使:使动用法,使…行动,使…动起来。化境:指艺术境界、意境。偃师倡:指演奏音乐的人,也比喻擅长文艺的艺人。 【赏析】: 此为题《引玉集》代序的第一首,诗人借咏物抒怀,以“金针”喻指才艺,以天孙云锦裳喻指美丽的衣裳,以此开篇,既形象生动,又新颖贴切,引人入胜。以下三句,诗人以“驱使诗魂”、“鱼龙曼衍”
【注释】《引玉集》是一本道教的文集,代序指代序文,“题《引玉集》”指题在《引玉集》上。麻姑和湘子都是传说中的仙人。 【赏析】这首诗是说:麻姑撒米做丹砂,湘子能开顷刻花。如此指头如此手,吟坛只许问仙家。麻姑撒米做丹砂,湘子能开顷刻花:麻姑用米饭来炼丹砂,湘子能用法术在顷刻之间使花朵盛开。这里把麻姑和湘子的本领夸张了。如此指头如此手:指手指和手掌都像麻姑和湘子一样。只许:只能。问仙家:向神仙请教
这首诗是修复东林书院的四首诗之一,名为《晚柑亭址》。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晚柑曾说旧名亭,柑废亭墟户不扃。 注释:曾经叫做亭的晚柑,现在已经荒废了,亭已经没有了,大门也紧闭。 2. 为问婆娑生意尽,可胜惆怅暮云停。 注释:我想问那摇曳的晚柑,生意是否已经尽失?这让我不禁感到惆怅,暮色中的夕阳好像被云朵阻挡住了一般停留不前。 3. 秋深古径堆黄叶,雨过荒池点绿萍。 注释:秋天的深处
修复东林书院诗四首 其三 奎文阁 杰阁峥嵘何壮哉,古招提畔一低徊。 飞腾光气连南斗,错落星躔指大魁。 多士藏修经数辈,知公灵爽在三台。 斯文未坠弦歌地,涤尽尘氛却上来。 注释: 杰阁:雄伟的阁楼。峥嵘:高大、雄伟的样子。古招提:古老的招提寺,即佛教寺院。 飞腾光气:指文昌星(奎星)的光芒。 错落星躔:指北斗七星。 多士:众多有学问的人。藏修:隐居读书。经数辈:指经过多年的学习。 知公:知道你
这首诗是修复东林书院时所作,表达了对古代贤士的敬仰之情。全诗如下: ``` 仰止应怜向往迟, 士夫真处是吾师。 东林片席又今日, 南郭瓣香非昔时。 夜月空山闻点易, 秋风古寺忆题诗。 百年遗墨天留与, 不敢高吟公在兹。 ``` 译文 仰止楼应感到惋惜,因为向往贤士的时间太晚了;真正的学问之士是我尊敬的老师。今天东林书院又有了新的建筑,而当年在南门外祭拜孔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