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从邙山来,今从邙山去。
邙山朽骨万万古,惟有行人朝复暮。
黄金蚀尽白石烂,蝼蚁三泉尚知处。
我来欲酹酒一杯,落日荒荒下前渡。
黑石渡
昨天我从邙山来,今天我也去往邙山。
邙山上成千上万的朽骨,永远存在于古往今来;只有行人早晚往返。
黄金被蚀尽而变成白石烂,蝼蚁尚在地下三泉深处知晓。
我本欲在这里酹酒祭奠一杯,落日荒荒之下只身前过此渡。
注释:
- 黑石渡:地名,位于洛阳市西郊。
- 昨从邙山来:昨天从邙山(即龙门山)回来。
- 今从邙山去:今天又要去往邙山。
- 邙山朽骨万万岁:指无数古代人在此葬骨。
- 惟有行人朝复暮:只有往来的人,白天黑夜不断来往。
- 黄金蚀尽白石烂:比喻人世沧桑,黄金已消磨尽无余,只剩下白石。
- 蝼蚁三泉尚知处:蝼蚁尚且知道在三泉之下,何况人呢?三泉是古代传说中地下最深的地方,这里指坟墓。
- 我欲酹(lèi)酒一杯:我本想在这里敬上一杯酒。酹,意为祭奠。
- 落日荒荒:夕阳残照,形容景色凄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王维晚年的作品,表达了他对自己一生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首句“昨从邙山来,今从邙山去”直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表达了对生命易逝的无奈。
第二句“邙山朽骨万万古,惟有行人朝复暮”,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邙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葬骨的地方,无数的朽骨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但只有行人在早晚之间来往。这里的“行人”,既指的是诗人自己,也暗喻了世间的一切。
接下来两句“黄金蚀尽白石烂,蝼蚁三泉尚知处”,则是对前句的进一步阐述。黄金虽然曾经辉煌,但终究会腐蚀消失;而蝼蚁虽小,却能在三泉之下知晓生死。这两句诗以黄金和蝼蚁为喻,表达了对世间万物变化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我来欲酹酒一杯,落日荒荒下前渡”,则是全诗的高潮。诗人本来想在这里献上一杯酒,表达自己的情感,但面对落日荒荒的景致,却只能独自叹息。这里的“前渡”可能是指诗人曾经走过的道路,也可能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待或担忧。
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生与死、繁华与荒凉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世事变化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中的一些关键词如“黄金”、“蝼蚁”、“三泉”、“酹酒”等,也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