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三神山,远在东海东。
神仙恍惚路难到,世上五岳蟠胸中。
忆临沧溟倚日观,九万曾踏扶摇风。
昨辞蓬莱建羽节,阳景一翳迷高嵩。
西南万里入罗鬼,似堕幽井窥圆穹。
东还云梦吞八九,张乐已在轩辕宫。
七十二峰青联属,苍梧天外云蒙蒙。
清湘水流环九面,南岳神镇齐三公。
灵妖物怪薮藏纳,彤蕤赤幕光曈昽。
峰峰低昂宛相次,独有紫盖争祝融。
雷泓风穴互开阖,玉书金简留穹窿。
岣嵝山尖蝌蚪字,人迹欲到路已穷。
使者虚亭花药绕,山人仙骨云霞通。
似闻绿发有毛女,不少翠羽来青童。
离宫福地入缥缈,目所眺瞩攀跻同。
衡阳县前昔骋望,压阵𡾰嵼云排空。
仙山咫尺俗缘误,况今百病中交讧。
升高视远腰脚软,左右扶掖如衰翁。
道人铁瓦缅遗构,拜岳之石高巃嵷。
九疑清猿怨遥夜,洞庭落日浮孤篷。

让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形式。

  1. 主题与结构
  • 这首诗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每句大约三到五字,共八句成章,展现了诗人对南岳的赞美和对仙境的向往。
  • 诗中通过对云麓峰的描绘以及仙境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间烦忧、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安宁的渴望。
  1. 逐句释义
  • 我闻三神山,远在东海东。(三神山位于东海之东,暗示了神仙居住之地的遥远与神秘。)
  • 神仙恍惚路难到,世上五岳蟠胸中。(五岳虽然存在于世,但如仙人般难以到达,表达了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 忆临沧溟倚日观,九万曾踏扶摇风。(回忆起曾在沧溟之滨观赏日出,感受过九万里扶摇直上的壮阔景象。)
  • 昨辞蓬莱建羽节,阳景一翳迷高嵩。(昨夜离开蓬莱仙境,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 西南万里入罗鬼,似堕幽井窥圆穹。(仿佛进入了一个遥远的世界,如同掉进了一个神秘的井底,窥视着圆形的天空。)
  • 东还云梦吞八九,张乐已在轩辕宫。(返回后,云梦大泽的景象让人印象深刻,轩辕宫中已经张挂起音乐。)
  • 七十二峰青联属,苍梧天外云蒙蒙。(七十二座山峰连接在一起,远处的苍梧山上云雾缭绕。)
  • 清湘水流环九面,南岳神镇齐三公。(清澈的湘江水环绕着九个方向,南岳作为神山,其影响力足以与三位诸侯相抗衡。)
  • 灵妖物怪薮藏纳,彤蕤赤幕光曈昽。(神灵怪异之物隐藏在山林之中,彤红色的帷幔下闪烁着光芒。)
  • 峰峰低昂宛相次,独有紫盖争祝融。(山峰高低起伏,形态各异,唯有紫盖峰独自与祝融山竞争壮丽。)
  • 雷泓风穴互开阖,玉书金简留穹窿。(雷声轰鸣,风穴交替开放,留下珍贵的玉书和金简,象征着天地间的奥秘。)
  • 岣嵝山尖蝌蚪字,人迹欲到路已穷。(岣嵝山尖上有蝌蚪形状的文字,即使想要接近也找不到通往那里的路。)
  • 使者虚亭花药绕,山人仙骨云霞通。(仙山之中,有使者搭建的亭子周围种满了花和药材,山中之人拥有超凡的仙骨和云霞相通的能力。)
  • 似闻绿发有毛女,不少翠羽来青童。(似乎听到绿发长者中有白发老者出现,也有众多穿着翠羽衣裳的青童前来。)
  • 离宫福地入缥缈,目所眺瞩攀跻同。(远离尘世的福地进入了缥缈的境界,所见所思都与攀登相似。)
  • 衡阳县前昔骋望,压阵𡾰嵼云排空。(从前在衡阳县远眺时看到过云层压阵𡾰嵼山,壮观无比。)
  • 仙山咫尺俗缘误,况今百病中交讧。(仙山就在眼前,但却被世俗的纷扰所误导,如今又有许多疾病缠身。)
  • 升高视远腰脚软,左右扶掖如衰翁。(随着视线的升高,身体感到疲惫无力,需要左右有人搀扶着行走。)
  • 道人铁瓦缅遗构,拜岳之石高巃嵷。(道人用铁瓦建造了遗迹,向巍峨的岳碑敬礼。)
  • 九疑清猿怨遥夜,洞庭落日浮孤篷。(九嶷山传来凄厉的猿啼声,伴随着洞庭湖上夕阳西下的孤蓬摇曳。)
  1. 赏析
  • 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写,构建了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仙境,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 诗人通过对比现实世界的喧嚣与仙境中的宁静,表达了对逃离尘嚣、寻找心灵慰藉的强烈愿望。
  • 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如将仙人比作紫盖山、将仙境比作九疑山等,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 结尾处诗人以自身的感受为收尾,既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又展示了诗人自身的处境和心境,使得诗歌更加深刻和动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