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蟾光乍吐青春夜。
晶帘全下。
只待银钩挂。
有个人人,向晚妆才罢。
重摹写。
一弯低亚。
照样宫眉画。
诗句解读
1 正月初三,蟾光乍吐青春夜:这一句表明了时间是农历新年的第三个月,也就是春节后不久,夜晚刚过。”蟾光”可能指的是月亮或其它天体发出的光,这里用来象征新月或初升的月亮。”乍吐”表示刚刚出现,强调了月亮的出现给夜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青春夜”则暗示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新开始。
晶帘全下,只待银钩挂: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场景,其中“晶帘”指的是透明的窗帘或纱帐,用以形容室内的装饰。”全下”可能意味着完全放下,或者是整个房间都处于黑暗状态等待光明的到来。”银钩”通常是指装饰性的金属钩子,这里可能指代悬挂在窗户上的灯具或者灯笼。”只待银钩挂”表达了期待和准备的状态,可能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月光或是庆祝新年的到来。
有个人人,向晚妆才罢:这一句中的”个”字可能是方言或特定语境下的词汇,具体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人人”可以有多种解释,可能指的是人、人们或众多的人。”向晚妆”指的是傍晚时分的妆容,”才罢”则表明妆容刚刚完成或结束。整体来看,这句话可能在描述一个场景,即人们在黄昏时完成妆容,可能是为了某种特定的仪式或活动。
重摹写,一弯低亚:这里的”重摹”可能指的是重新描绘或复刻的意思。”一弯低亚”描述了月亮的形状,”低亚”可以理解为形状较为柔和、优雅的弯月。整句可能在表达对月亮形态的赞赏或模仿。
译文
正月初三,初升的月亮刚刚露出(光芒)给夜晚带来青春气息。
整个房间的晶帘已经收起,只等(挂在窗边的)银钩点亮。(这银钩)可能是悬挂着灯笼或灯串等待着迎接新月。
有个人,正在黄昏时刻化妆完毕(才离开)。
她(或他)重新画过(月亮的)轮廓,绘制出一个弯曲且柔和的月亮形状。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将一个新月之夜的景象呈现得淋漓尽致。从时间的把握到环境的细节,再到人物的活动,都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气氛和文化意味。诗中不仅展示了月亮的美,也隐含了对新年、希望和美好未来的期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巧妙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想象的场景之中,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清新脱俗的美丽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