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滂思揽辔;杨震独辞金。

”`

范滂思揽辔;杨震独辞金。

范滂(132—195),字孟博,南阳西鄂人,东汉末年名臣、清官,曾担任司隶校尉,因秉公执法、不畏强权而闻名于世。其事迹在《后汉书》中有记载:“滂为司隶校尉,有功德,京师莫不敬仰之。”他忧国忧民,敢于直言,反对宦官专权,因此得罪于当朝宦官。

梁鼎芬(1877—1918年),字星海,晚清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光绪六年进士。他是近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颇有研究。梁鼎芬的诗作以豪放著称,风格清新,富有哲理。他的诗作多表现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范滂在任司隶校尉期间,目睹了宦官专权的腐败现象,深感痛心。他不畏权势,敢于直言,为民请命,被誉为“天下清官”。面对强大的宦官势力,他没有屈服或妥协,而是选择了坚守正义,勇于斗争。他的这种精神令人敬佩,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杨震(?—140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学者。他曾任荆州刺史、司徒等职,以清廉著称。杨震一生未曾接受贿赂,即使是面对重金诱惑,他也坚决拒绝。这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使他成为了后世楷模。

杨震在荆州任职期间,当地发生了一起贪腐案件。为了维护正义,他毅然决然地拒绝了贿赂,最终将涉案官员绳之以法。他的这一行为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杨震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官员,应当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原则,为百姓谋福利。

梁鼎芬的这首《课儿联·其九百七十三》表达了他对两位历史人物范滂和杨震的崇敬之情。他通过描绘范滂的英勇无畏和杨震的高尚品质,展示了他们作为古代清官的形象。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坚守正义、勇于斗争的人生态度的认同。

梁鼎芬的《课儿联·其九百七十三》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他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英雄的佳作,也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史书。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以及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对《课儿联·其九百七十三》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梁鼎芬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同时,它也启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加积极地面对挑战,坚守正义,勇往直前。让我们一同传承这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