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起盼庭树,凉风萧然来。
我怀夫如何,眷言独徘徊。
幽鸟哢晨旭,院宇清无埃。
孟夏灌木秀,绿阴黯不开。
复此池上亭,酌彼林下杯。
信美非吾庐,荏苒年光催。
名区惜清景,飘泊何为哉。
三径自岑寂,落花满苍苔。
【译文】
清晨醒来,我期待庭院里的树木,凉爽的风萧然吹来。
我怀想你啊,如何?只能独自徘徊。
幽鸟儿在早晨鸣叫,庭院里一片清明。
孟夏时,灌木丛中鲜花盛开,绿荫茂密却不开。
再次来到池边的亭子,酌酒于林下的酒杯。
美景不是我们的家园,岁月流逝催人老。
名胜之地惜美好景色,我漂泊何故?
三道小径自然寂静,落花覆盖着苍苔。
【注释】
- 晓起:清晨起来。
- 庭树:院里的树木。
- 凉风萧然:形容清凉的风声。萧,指风吹的声音。然,形容词词尾,相当于“这样地、这么”。
- 我怀夫如何:我心中想念你,不知道你过得怎么样。
- 眷言: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 幽鸟:隐士。
- 朝旭:早晨的太阳。
- 院宇:庭院。
- 清无埃:清洁没有尘土。
- 灌木:低矮的树木。
- 黯:昏暗。
- 信美:确实美妙。
- 荏苒:流逝,光阴。
- 名区:有名的地方或名胜地区。
- 清景:清雅的景色。
- 飘泊:漂泊,流浪。
- 岑寂:孤独寂寞。
- 三径:三条小路。
- 苍苔:青黑色的苔藓,多用来比喻荒凉。
【赏析】
《晓起》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五律。此诗写诗人晨起所见到的自然风光,并抒发自己因怀思远方的亲人而产生的哀愁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感情真挚细腻,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首联“晓起盼庭树,凉风萧然来”,点明时间与季节,以清晨之景开篇,为后文作铺垫。“萧然”,形容清凉的风声,渲染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颔联“我怀夫如何,眷言独徘徊”转入抒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与关切。“眷言”,即眷念之语,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眷恋和担忧。“徘徊”,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亲人的牵挂,又有一种深深的无助与迷茫。这一联不仅揭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也为下文的情感升华奠定了基础。
颈联“幽鸟哢晨旭,院宇清无埃”继续描写景物,但已经从单一的视觉感受转向了听觉感受。“哢”,即鸟儿清脆的叫声;“埃”,指尘土。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鸟儿的啼鸣拟人化,仿佛它们也在为清晨的曙光而歌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同时,“院宇清无埃”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新与整洁,与前文形成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四句“孟夏灌木秀,绿阴黯不开”,“复此池上亭,酌彼林下杯”,诗人的视线转移到了自己的生活环境。“孟夏”,即夏季;“灌木”,指低矮的草木;“绿阴”,指浓密的树荫。这两句通过对季节、植被、建筑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环境。然而,尽管环境优美宜人,诗人的内心世界却并未随之平静下来,反而充满了忧郁与无奈。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诗人无法真正享受这份宁静,反而陷入了更深的思考与沉思之中。
尾联“信美非吾庐,荏苒年光催”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与升华。“信美”,意为确实很美;“非吾庐”,表示并非自己的家;“荏苒”,即时光匆匆,光阴飞逝。这里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年光催”则直接点明了时间的无情,使得诗人更加感到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这一联既总结了前面的景物描写,又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情感,使得整首诗达到了高潮。
整首诗以清晨之景开篇,通过丰富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语言简洁凝练,情感真挚细腻,给人以深刻的艺术震撼和审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