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雁江湖老不材,百年世事不胜哀。
盖公堂下青青树,曾见传杯读画来。

过芜湖吊袁沤簃四首选三 其三

张之洞笔下江湖沧桑与岁月流转

  1. 诗词原文
    凫雁江湖老不材,百年世事不胜哀。
    盖公堂下青青树,曾见传杯读画来。
  2. 译文解析
    在江湖之中的凫雁已经显得无用,百年来的世事使人感到无比悲哀。
    在盖公堂下有一棵青青的大树,曾经见过有人在那里传杯饮酒,欣赏着画作。
  3. 注释及赏析
  • 凫雁江湖老不材:形容江湖中的生物已不再年轻,不再有昔日的活力和价值。”老不材”指的是因年岁增长而失去往日的能力或作用。
  • 百年世事不胜哀:表达了对过去百年历史变迁的感慨。”不胜哀”强调了作者对于时代更迭和历史巨变所带来的悲伤和无奈感。
  • 青青树:此处可能是指某种常绿树木,用以象征坚韧或永恒。
  • 传杯读画来:描绘了一个文人雅士在盖公堂下品茶赏画的场景,体现了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传杯”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饮酒礼节,通过传递酒杯来表达彼此间的友情或敬意。而”读画来”则表明此人喜爱绘画艺术,乐于在其中寻找灵感与享受。
  1. 诗词背景
    《过芜湖吊袁沤簃四首选三 其一》是清人张之洞的作品。张之洞,一位清朝末期的著名政治人物,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治国理念闻名于世。他的诗作通常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以及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融合。在这首诗中,张之洞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于历史沧桑、岁月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过往的回忆。同时,他通过使用生动的形象和意象,展现了自己对于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2.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晚期,具体时间不详。张之洞身处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深感社会变革的迫切性和个人命运的无常。因此,他在诗歌中寄托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往昔时光的追忆,诗人试图表达出对逝去美好岁月的留恋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力感。这种情感的复杂交织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也是他个人经历和时代变迁共同塑造的结果。
  3. 文学价值和影响
  • 文化传承:张之洞的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通过这些作品,后人得以窥见清末文人的生活风貌、思想情感及其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 审美教育:张之洞的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能够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通过对这些诗词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 启示与借鉴:张之洞在诗歌中所表现出的忧国忧民情怀,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面对现代社会的种种挑战,我们应该保持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积极投身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