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初更歇,凉蟾已在天。
涔涔终不湿,炯炯只孤悬。
发映千茎白,秋逢两度圆。
三吴烽堠静,弦管自年年。

【注释】

风雨初更歇,凉蟾已在天。–“风”和“雨”,是中秋月色的两种不同的写照。“凉蟾”,即秋月。“天”,指天空。

涔涔终不湿,炯炯只孤悬。–“涔涔”是水声,“炯炯”是月光。

发映千茎白,秋逢两度圆。–“发”,指荷叶上的露珠;“千茎”形容荷叶多。“秋逢两度圆”,指月亮在秋天里又圆又亮。

三吴烽堠静,弦管自年年。–“三吴”泛指江南地区。“烽堠”,即烽火台。“弦管”,指琴瑟等乐器。“年年”,表示时间久远。

【赏析】

《和许子逊中秋风雨后看月原韵》是南宋诗人陈棣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写月夜下的景象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诗中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受。

首联“风雨初更歇,凉蟾已在天”。风雨初歇,天气转凉,月亮高悬在天空。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月夜图。诗人用“凉蟾”“已在天”来形容秋月明亮如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颔联“涔涔终不湿,炯炯只孤悬”。“涔涔”是水声,形容雨水滴落的声音。“只孤悬”,形容月亮高悬在天空,不受雨水影响。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月光皎洁、雨滴无法沾湿月亮的画面。诗人用“炯炯只孤悬”来形容月光明亮、清澈,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之情。

颈联“发映千茎白,秋逢两度圆”。这里的“发”指的是荷叶上的露珠,诗人用它来衬托月光之美。“秋逢两度圆”,意味着秋天里的月亮又圆又亮,与前一句中的“炯炯只孤悬”相呼应。这两句诗通过对月亮和露珠的描写,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尾联“三吴烽堠静,弦管自年年”。这里的“三吴”,泛指江南地区。诗人用“烽堠”来指代古代边防哨所,而“弦管自年年”则表达了一种岁月流转、时光荏苒的感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