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谢尘寰,遂意寄空谷。
地偏心愈远,物外惬幽独。
山光凝竹窗,云影带茅屋。
耽此云山趣,世路任反覆。
或当松径间,或傍花影宿。
爱谢复爱陶,好句供我读。
一唱三叹息,琅琅振林麓。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古风》组诗中的第二首。此诗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表达了对自然、对闲适生活的喜爱。全诗以“谢尘寰”开篇,表达了自己远离红尘,寄情山水的愿望;接下来写隐居之苦,地偏人远,物外惬幽,山光竹影,云影茅屋,表现出自己对大自然深深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满足;最后表达出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无限向往。
【答案】
译文:
我辞别了尘世,于是意气飞扬地去深谷里住了下来。
我的居处僻静而远离尘嚣,但内心更加孤独,因为物外之趣更令人惬心。
山峦上云雾缭绕,竹林掩映着窗扉,茅屋沐浴在云影之中。
我耽溺于这山林之美的趣味,对于世俗的纷扰,任其翻腾起伏。
有时我独宿松径之下,有时我伴宿花影之旁。
我喜爱陶令,也喜欢谢灵运,他们优美的诗句让我陶醉不已。
吟诵他们的诗句,心中不禁三叹息,声音琅琅如钟鼓回荡在林麓之间。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落落谢尘寰”,即表明了诗人辞别尘世,寄情山谷的心情。“遂意寄空谷”,表达了诗人希望归隐山林,远离喧嚣尘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颔联“地偏心愈远,物外惬幽独”,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情怀。诗人认为身处偏远之地,虽然远离尘嚣,但是心境却更加宁静。“物外惬幽独”则表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享受和满足。
颈联“山光凝竹窗”和“云影带茅屋”,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居住的环境。“山光”“云影”分别映照着竹窗和茅屋,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同时,这些景色也增添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喜爱。
尾联“耽此云山趣,世路任反覆”,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他认为隐居山林是一种乐趣,即使面临世俗的纷纷扰扰,他也愿意随遇而安。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旷达超然的人生态度。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