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满寒流,波光荡野渡。
渡头晚不喧,来此一散步。
依违对野云,明灭看远树。
时逢物外人,行吟发奇句。
因之傍水隈,谈笑已忘虑。
握手又成别,明月照归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首先通读全诗,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赏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以江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落日余晖映照下江边景色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赞美之情。“落日满寒流,波光荡野渡”两句写景:夕阳把江水染得一片通红,江面上荡漾着晚风带来的涟漪。一个“荡”字,把晚风吹过水面时所激起的波浪,写得生动传神。
“渡头晚不喧,来此一散步”二句写情:诗人来到江边,发现渡口没有几个人来往,只有他一个人在这里散步。这里的“一散步”,不仅表明了作者此时的心情宁静、闲适,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依违对野云,明灭看远树”二句写景:在江边漫步时,诗人抬头仰望天空,只见几缕薄云随风飘动,时而隐没,时而显现,仿佛是一群仙鹤在嬉戏。远处的山峰苍翠欲滴,若隐若现。这里描写的自然景物十分生动,给人以美感,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愉悦和轻松。
“时逢物外人,行吟发奇句”二句抒情:诗人感叹自己有幸遇到了这样一个人,与他一起行走吟唱,共同欣赏这美妙的自然风光。这里的“物外人”,指那些超脱世俗的人,也就是那些能够理解、欣赏大自然之美的人。诗人与这样的人相遇,使他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
“因之傍水隈,谈笑已忘虑”二句写景:诗人在江边的水边上徘徊,不时地与身边的人交谈、欢笑,不知不觉中忘记了一切烦恼。这里的“傍水隈”,指的是诗人站在水岸边,与周围的人一起欣赏风景。
“握手又成别,明月照归路”二句写景:诗人与朋友告别后,挥手作别,继续踏上了归家之路。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高悬在空中,照亮了他回家的路。这里的“明月”既指自然界的月亮,也暗含诗人自己的心情。
【答案】
江干晚步
落日满寒流,波光荡野渡。
渡头晚不喧,来此一散步。
依违对野云,明灭看远树。
时逢物外人,行吟发奇句。
因之傍水隈,谈笑已忘虑。
握手又成别,明月照归路。
译文:
夕阳将江水映成了一片红霞,波纹随风荡漾在江岸之上。
江边没有人烟,只有我在江畔独自漫步。
我抬头望向天际,那几朵白云随风飘散、消失、出现,宛如一群仙鹤在嬉戏游玩。远处的山峰青翠欲滴,若隐若现。
我感叹自己有幸与一位懂得欣赏自然美景的人相遇,我们一路行走、吟唱、交谈、欢笑,完全陶醉在这片美景之中。
我与这位朋友依依惜别后,继续沿着小道前行。月光照耀着归家的道路,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江边景色时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通过描绘江边景色以及与游伴共赏美景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